舞蹈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为人类表达情感提供了途径和载体,也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电影作品中的舞蹈元素在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人物心理、展现人物情感、凸显叙事背景、促进叙事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为观众带来审美享受的同时,使观众获得心理和思想层面的共鸣与震撼。
舞蹈元素塑造人物整体形象
在电影《十面埋伏》中,章子怡饰演了一个舞技出众的盲女小妹,塑造了一个没有具体姓名的女性形象。影片中,小妹水袖翻转、纵横得势,时而如流连花间的灵动粉蝶,时而像流过山涧的潺潺溪水,时而同直上云霄的腾空银蛇,时而若傍晚天边的灿烂云霞。袖舞之下的小妹颇具东方古典之美,柔美之中不失灵动。即使没有眼波流转的顾盼生姿之态,长袖舞衣、束发高冠也突出了小妹的清丽柔美,飘逸如飞、摄人心魄的绝世舞姿更是尽显小妹的婀娜身段和深厚才情。而长袖击鼓的动作刚劲有力,全然不似之前的柔美之态,塑造了小妹的英气之美,也暗示了为父报仇的剧情发展,为观众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当然,影片对人物美的诠释,并非完全依靠舞蹈元素来实现,还借助色彩、光线、布景等电影创作手段,不断集中和强化人物的美感。此时的人物之美也跳脱了视觉层面的形象感知,转而聚焦人物内在的、精神的独特之美。影片中,金色的花海、白色的丛林象征着爱情萌芽的浪漫、纯洁和美好,展示的是一个坠入爱河、欢喜悸动的小妹形象;而后绿竹环绕、皑皑雪山拉开了对决及杀戮的序幕,小妹这一女性形象也在白茫茫的天地之间得到升华,即在乱世之中敢爱敢恨、坚守本心,最终为了守护所爱之人甘愿舍弃生命,此时的人物美是一种性格鲜明、精神超脱的内在之美。可见,电影既会借助舞蹈元素凸显人物的形象美,又会依靠电影手法强调人物的内在美,在舞蹈与电影的艺术融合中丰富了人物的整体形象。
舞蹈表情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舞蹈表情是指表演者在舞蹈演出过程中出现的面部及姿态变化,主要有开心、失落、害羞、生气、绝望、愤怒、仇恨等表现。在舞蹈艺术与电影艺术不断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观众需要通过肢体审美满足视觉享受,也期待在电影舞蹈中获得心灵触动和情感共鸣。尤其在电影舞蹈中,观众更希望通过舞蹈表情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舞蹈表演背后的思想性与情感性。如果说舞蹈艺术在表达“欲语还休”、“言之不足”的复杂情感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那么舞蹈表情则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在《泰坦尼克号》中,有一段杰克和露丝尽情狂欢的踢踏舞表演片段,其中露丝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大小姐,在其舞动身姿的过程中观众对其开心、欢乐、自由、放松的表情一览无遗;杰克帅气的脸上也充满了阳光与欢乐,充分表现了青春年少的激情、活力、欢乐、纯真。观众在这段戏中感受到了轻松快乐、无拘无束的气氛,也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形成进一步解读。就露丝而言,她在舞蹈中的快乐表情,不仅仅是因为舞蹈活动本身带来的欢愉,而是随心舞动带给了露丝从未有过的自由与放松,因此她的快乐中还多了几分欣喜与刺激,这是好奇心得到满足的结果,也是天性得到释放的结果。同时,杰克与露丝的舞蹈互动尽显柔情,他们忘却了身份的悬殊和地位的差距,渐生情愫的两个年轻人用他们的舞蹈向观众展示了一种初见爱情的美好与期许。
舞蹈表达凸显电影叙事背景
成熟的、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舞蹈作品往往会被高度还原在电影之中,但由于电影的主题设计、叙事背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舞蹈表达为凸显电影叙事背景也会与原作品存在差异。于1972年在北京首演的舞蹈《草原女民兵》,描写了蒙古族女民兵的军事训练生活,塑造了意气风发、英姿飒爽的女兵形象,被奉为舞蹈表演的经典作品,电影《芳华》中使用的正是这支广受欢迎的舞蹈作品。不过,电影《芳华》对《草原女民兵》做出了诸多调整,从而使舞蹈元素更好地为电影叙事服务。一方面,《芳华》中的舞蹈表演更注重身体的视觉表征。《草原女民兵》在正式演出时,女兵们身着蒙古族服装,传统而醒目,以较为严肃、保守的形象设计强化女兵英姿,使草原女民兵的形象更为真实、直观;而《芳华》借鉴了《红色娘子军》中演员的短裤与布绑腿造型,并对萧穗子抖肩、转圈等高难度舞蹈动作予以特写处理,进一步展现了女兵身体的柔韧与协调。所以,电影中的舞蹈设计突出舞蹈动作与身体造型之间的表达关系,注重在视觉层面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芳华》中的舞蹈表演更强调烘托青春怀旧的浪漫记忆。《草原女民兵》中演员的神情严肃、目光坚定,腿部和手臂动作的力度较大,集中塑造了女兵们具有力量感和尚武精神的阳刚之美;《芳华》的开场舞中,女兵的动作更为和缓、目光更为柔和,微微抬起的眼睛和浅浅的微笑,侧重展现了女兵的柔美之姿。由此可以看出,《芳华》的舞蹈场景不是为了忠实再现革命文艺,而是为了呈现浪漫化的青春怀旧,影片舞蹈乃至整个影片都在集中塑造和放大一种关于身体的、情感的以及环境的美,舞蹈场景也更加倾向成为符号化的记忆景观。
舞蹈设计促进电影叙事发展
电影中的舞蹈,要么通过情绪渲染推进剧情发展,要么以关键情节点的舞蹈设计实现直接叙事,往往都是为促进电影叙事而服务。在具体舞蹈设计中,有以舞蹈元素为点缀的象征性叙事,也有舞蹈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结构性叙事。象征性叙事中,影片将舞蹈元素作为叙事的辅助手段或抒情手段少量穿插在影片之中,舞蹈元素基本不承担推进故事情节的任务,但对增强电影作品的活力与美感具有重要作用。比如电影《红高粱》中有段轿夫颠轿的戏,花轿上下颠簸的状态具有强烈的舞蹈韵律感,正是在这颠与被颠之间,轿夫和新娘原本两个陌生人之间开始产生交集。在舞蹈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结构性叙事中,舞蹈既是一种内容要素,又是一种表现形式,二者相辅相成、协调统一,不能为了呈现内容而忽略形式,也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牺牲内容。当舞蹈在电影叙事结构中发挥作用时,也意味着舞蹈是电影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调整电影叙事节奏、帮助剧情顺利过渡、突出剧情矛盾冲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黑天鹅》大量使用芭蕾舞表演镜头,甚至将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部分内容直接搬上银幕。可以说,芭蕾舞是电影《黑天鹅》的核心与灵魂,对影片表达的各层面、各环节都起到引导和助推作用。影片的主角妮娜要分别饰演善良纯洁的白天鹅和狡诈恶毒的黑天鹅,两个角色的强烈对立使妮娜陷入斗争无法自拔,进而在人格扭曲中徘徊于毁灭的边缘。在表达人物心理对抗的过程中,任何语言似乎都略显苍白,而以舞蹈形式展现这种对抗的矛盾与胶着,无疑更具感染力和艺术张力。
(作者系百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