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管理的定位问题不仅关系着学校管理体制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且对于学校教育管理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方向的变革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重新思考和分析学校教育管理的定位问题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是我国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在学校教育管理定位中,教育题材电影凭借其媒介特性和内容优势,将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相结合,教学方式和学生养成相结合,成为学校教育管理定位创新、开展学校教育管理实践的重要媒介文本。
一、教育题材电影发展现状
欧美国家从二战后开始关注教育题材电影的发展,生产出一批广受好评的教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通过马修老师谎言、宽容、关怀、尊重的教育方式向被认为是“问题儿童”的学生传递温暖和爱,使其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之下收获健全的人格和光明的人生,由此引发我们关于课堂教学管理的思考;《死亡诗社》强调如何引导学生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回归自我,感受生命真正的意义,启发我们关于学校教育管理本质的思考;而《心灵捕手》则向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提供了优秀的心理教育范例。
除西方国家外,我国教育题材电影的发展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国家和社会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祖国的花朵》、《罗小林的决心》、《朝霞》等教育题材电影;新时期以来也生产出《银河补习班》、《老师·好》等优秀的教育题材电影。这些影片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既包括城市学校教育管理问题,也包括农村学校教育管理问题,不仅可引发我们对于学校教育管理问题的重新观察与思考,而且对于重新定位我国中小学校、高等院校及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体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二、基于教育题材电影的学校教育管理定位现状分析
教育题材电影以教育故事为主题,从不同维度反映了当代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端和学校管理系统的错误定位,深刻揭示了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和学生个性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唯分数论的教育方式与学生素质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等。例如,印度教育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揭示了古板、僵硬的教育理念;中国教育电影《银河补习班》则揭示了传统应试教育下过多关注考试内容的学习,而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学校作为教育管理的主体,在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仍无法摆脱“唯分数论”的教育管理理念。长期以来,我国教学管理模式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仍然将分数和成绩视作主要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手段。这将导致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只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和教师能力的唯一标准,而忽略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与新时代“五育并举”的教学宗旨背道而驰。这种“唯分数论”的教学模式不仅揭示了部分学校错误的教育理念定位,更反映了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滞后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教育题材电影作为反映现实教育现状的影像资料,借助对考试现场、考试成绩和排名的特写镜头展现学校“唯分数论”的管理理念和教学方式。例如,影片《最好的我们》等一系列教育电影频频出现“题海战术”、“考试成绩”、“高考状元”、“XXX又是年级第一”等词汇,深刻揭示学校教育管理理念的认知错误和定位偏差,严重影响着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提高。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实践者,对于学生素质的养成和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个体素质的提升对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也具有重要作用。在一些教育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老师以谩骂、惩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甚至不考虑学生的需求,强迫学生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例如,影片《银河补习班》中老师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座位,将成绩不好的学生划分为“问题学生”,把他们排在教室最后,这种不公平差生歧视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从学生个体发展来看,在思考学校教育管理定位时首先应明确学校教育管理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学校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既包括学生的共同需求,也包括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特别是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学校在提供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个性化技能的培养。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教育管理如何重新定位的根源就在于平衡学校教育和学生个性化发展之间的关系。《银河补习班》中的阎主任是应试教育下的典型人物,时常向学生提及高考状元、高考成绩等词汇,认为高考才是学生的唯一出路,而忽略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并将成绩优越的学生照片挂在墙上展示,对成绩差的学生则采取打压的方式进行教育。这一系列的行为均体现了应试教育理念之下对学生鲜活个性的泯灭和荼毒。
三、基于教育题材电影的学校教育管理定位策略分析
从教育题材电影中可以看到在学校教育管理定位的背后存在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为此,学校应从不同维度制定适当的定位措施,在明确教育管理方向同时进行科学定位,并使之贯穿于整个教育管理体系中。
学校教育管理理念定位应遵循“以人为本、民主管理”。人本管理是基于“人”的不同需求,有序和谐的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其目的在于促进组织中不同个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学校应在现有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教师和学生需求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从而为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氛围,以促进教育强国的建设。对于教师而言,应最大限度发挥其管理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在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下,教师通常受各种教育政策、规章制度的制约,使其在教育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导致教师工作缺乏积极性。因此,学校教育管理应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有效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采用目标激励、关怀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全面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探索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路径,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除学习之外,学校和教师还应基于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开展其他与自身兴趣相关的教育活动,以破除教条式管理对学生的束缚,从而使学生解放思想,并最终实现全面自由发展。例如,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老师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盖贺克在课后照顾因他受伤的马桑大叔,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反思自己错误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其责任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管理对象定位应改善“重学生,轻教师”的现象。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首先应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从《嗝嗝老师》、《起跑线》等教育影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师用言语和行为打压学生、暴力惩罚学生或歧视学生的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更不利于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因此,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应坚持师德优先,对教师开展常态化学习教育,全面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其次应强化教师岗位管理。学校应健全教师岗位等级设置,充分结合教师的教学风格、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等特点制定岗位计划、明确岗位职责,从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教育管理方式定位应体现“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关注人性要素,引导并规范人的行为,其根本目的是在尊重、宽容、信任、激励的基础上完善人的行为,促进人的发展。这种方式可有效调动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在学校教育管理实践中,尊重、宽容是人性化管理的前提。教师应从人性需求出发,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并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从而引导学生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例如,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马修老师始终坚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他通过组建合唱团的方式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并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将学生安排在适合他们的位置,不仅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而且也能使学生在被尊重的情感体验之下建立自信。不仅如此,马修老师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上也充分体现出平等、尊重、宽容的教学方式。影片中的“池塘底”学校虽然是名校,但是也聚集了许多偷盗、抽烟、打架的问题少年,与校长关禁闭、罚劳逸的残暴式处罚方式相比,马修老师宽容式的方式更适合这些问题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他用音乐唤醒学生人性深处的真善美,引导学生们在音乐的感化下获得心灵的救赎,并最终走向光明的路途。
四、结语
教育题材电影通过不同的教育故事展现了学校教育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对重新定位我国的学校教育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从不同维度上来看,学校应回归教育本性,从管理理念、管理对象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科学定位,在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基础山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并坚守人性化的教育方式,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教育管理的质量与效能。
( 作者系四川传媒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