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
电影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识。发展和繁荣电影事业,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影凭借鲜明艺术个性和独特审美特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成为我国文化艺术领域和文化产业的重要亮点,不断成长为全球电影市场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影片生产数量稳步增长,在题材、类型、技术、营销等各方面都有了创新性发展,涌现出《长津湖》系列、《我和我的祖国》、《流浪地球》、《中国机长》、《中国医生》、《哪吒之魔童降世》、《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夺冠》、《万里归途》、《你好李焕英》、《人生大事》等一大批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和称赞的精品力作。
正是不断创新的题材类型和过硬的作品质量,引领促进了中国电影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少业内专家指出,必须紧紧抓住创新这一电影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确把握电影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定不移深化电影领域改革,积极探索出精品、出人才、促发展的新举措、新路径,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电影强国建设。
(详见第3-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