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3版)
◎ 现实题材“越走越宽”,成为市场主旋律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着重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历程和人民的精神风貌。”党的十八大以来,现实题材影片的数量和票房占比都在稳步提升,创作出了一大批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反映人民关切,与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同呼吸的精品力作。除了《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烈火英雄》、《夺冠》、《奇迹·笨小孩》、《万里归途》、《峰爆》等重点现实题材主旋律影片,还有《你好,李焕英》、《我不是药神》、《人潮汹涌》、《少年的你》、《我的姐姐》、《人生大事》、《送你一朵小红花》、《扫黑决战》等丰富多彩的多样化影片,以及《中国医生》、《穿过寒冬拥抱你》、《你是我的春天》、《武汉日夜》等反映众志成城团结抗疫的影片等,均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的火热现实,以及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故事,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生活,获得了业界口碑与市场成绩的双赢。
这些作品既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又不回避矛盾,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如2018年春节档的《红海行动》逆袭成为春节档和年度冠军;《我不是药神》深层次反映医患矛盾以及医药改革对于民生影响等问题引发全民观影潮,创造了超30亿元的市场成绩,一举打破此类影片的市场天花板,引发全社会讨论。另外以普通人生活映射社会现实的《银河补习班》、《老师·好》、《地久天长》、《学区房72小时》等紧扣时代主题和经济社会发展脉博,反映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表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赢得了广泛关注,获得不错的社会效益。
可以说,类型多样、视角各异的现实题材影片成为电影市场的“主旋律”。“这些影片的出现,尤其是积极现实主义和温暖现实主义的新内涵的注入,实现了现实影材的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发展,构建了现实题材影片的新格局、新境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说。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认为,从创作角度看,现实主义的道路要越走越宽。银幕上不仅有《我不是药神》这类悲情式的现实主义,也有像《一出好戏》这样的荒诞假定的现实主义,也有《无名之辈》这样黑色幽默风格的现实主义。因此,没有统一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道路是非常宽广的。
多位电影人表示,“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我们绝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电影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 喜剧电影,多类型融合不断赢得观众
近年来,喜剧电影在以往轻喜剧、市民喜剧等基础上,不断升级和叠加,全面对接各个类型元素,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等复合型喜剧。如“喜剧+爱情”作为喜剧电影的经典配方,出现了“前任”系列、“北京遇上西雅图”系列等典型代表,以及《你的婚礼》、《温暖的抱抱》这样的小“爆款”,这些影片切中当下年轻人的情感需求,调动观影情绪,引发大量关注。《爱情神话》、《还是觉得你最好》、《西虹市首富》、《羞羞的铁拳》等作品紧贴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夏洛特烦恼》、《闪光少女》等则叠加了青春、爱情、喜剧等多个类型元素。
利用奇幻、悬疑等元素,突破传统喜剧的时空观念,是近年来喜剧电影的创新突破:《重返20岁》、《超时空同居》、《你好,李焕英》、《我在时间尽头等你》、《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哥,你好》……还有以相声、话剧等舞台表演为基础跨界而来等喜剧电影,目前活跃在银幕上的主要是开心麻花。从类型的市场反馈来看,《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驴得水》等经典剧目都取得了令人刮目的市场反馈。此外还有“唐探”系列等探案喜剧、《李茂换太子》等古装喜剧、《功夫瑜伽》等功夫喜剧,以及近几年取得了不俗票房成绩的科幻喜剧,比如《疯狂的外星人》、《独行月球》等。
类型从来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尤其是在电影市场上,大量新导演更了解当下观众的需求,更能摸准时代脉搏。无论是以郭帆、饶晓志、韩延、文牧野、苏伦、忻钰坤、张栾、张吃鱼为代表的新锐导演,还是以黄渤、贾玲为代表的转型导演,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且风格、类型都各具创新特色。
“归根结底,都有的艺术创新都要靠人,正像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些新力量、新导演的不断出现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未来我们要继续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鼓励原创性作品,鼓励开发品牌化、系列化电影。积极借鉴世界电影的先进成果和经验,促进题材、类型、风格、手法、技术创新。”饶曙光说。
◎ 科技赋能,助力艺术创新和市场突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电影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深刻影响。在屡次遭遇电视、互联网等不断更新迭代的新媒体挑战后,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也通过宽银幕、立体声、数字高清、3D巨幕乃至裸眼3D等技术革新一次次应对、实现涅槃重生。如今在互联网短视频、网络电影、网剧、电视剧、游戏和线下“剧本杀”等叠加疫情影响社交、分流观众的情况下,保证电影的大银幕品质,发挥电影不可替代的视听效果、观影氛围、社交属性,显得尤为关键。
毋庸置疑,中国电影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最终建成电影强国,像《长津湖》系列这样制作水准、视听效果一流,能够做到科学管理、多线索推进、有效控制进度和质量标准的“高概念”电影是重要引擎。可喜的是,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已经在制作中,该系列有望去冲击《长津湖》系列的最高票房纪录。与时俱进强化科技攻关、彰显工业实力,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不断丰富电影艺术表现形式,将为中国电影再次插上腾飞的翅膀。
科幻电影的发展依赖于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此前的中国式大片、魔幻电影锻炼了一批本土电影工业人才,为国产科幻电影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建立了工业基础。《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明日战记》等科幻电影接连上映,这些影片续接了上世纪8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科幻元素探索,将新世纪最初十年《长江7号》式的软科幻电影拓展到了具有完整未来世界观、更高工业水准和美学追求的硬科幻电影的范畴,以中国故事、国际表达,收获了观众的喜爱。其中《疯狂的外星人》和《独行月球》连结起科幻与喜剧的桥梁,《明日战记》又在科幻中融入了动作与冒险,多元素的叠加组合,极大地拓宽了观众群,也为中国电影类型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秉持可贵的原创精神、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动画电影出现了低幼合家欢动画与成人向动画的共荣局面。继2009年的“喜羊羊”之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神秘历险记”系列、“赛尔号大电影”系列等表现不俗。2014年“熊出没”成为低幼合家欢动画的又一块金字招牌,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持续上映,系列8部总票房已近42亿元。
成人向的国漫电影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小门神》、《大护法》、《阿唐奇遇》、《大鱼海棠》、《罗小黑战记》、《风雨咒》、《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等重新唤起了观众的国漫热情。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将动画电影推升至50亿高位。该片剧本改了66稿,一个5秒长的“豹变”镜头打磨两三个月时间;精心打造的四人争夺毛笔长镜头“一镜到底”,行云流水,让观众如身临其境、惊艳梦幻。有专家表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课题。中国动画行业通过文化市场,实现优势资源配置,进而广聚人才、优化流程、提高艺术完成度,实现了精品的打造。中国动画艺术家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开拓新时代动画艺术全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