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阿根廷作为拉丁美洲电影大国正在经历爆炸式发展,电影数量从1994年的14部跃升至2004年的66部,其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国家电影局的支持及国家电影视听法案的颁布。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阿根廷电影市场逐渐走出政治阴霾,获得自由独立发展。在此背景下,一大批主题突出、内容深刻、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不仅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收获一批忠实的国内外观众。
近几年,在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阿根廷政府也愈加重视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输出。基于此,阿根廷电影局开始大量提供资金保证本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并出资建立电影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新生代的电影人才,利桑德罗·阿隆索就是其中之一。其凭借《安乐乡》、《再见伊甸园》、《利物浦》等优秀作品成为阿根廷电影行业杰出的青年导演之一。在这些电影作品中,可以看出,阿隆索的创作风格极少反应国家政治和现实,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传承了以布列松为代表的极简主义美学风格,同时又借鉴了当代法国电影对电影史和类型片的描写。其借助一系列模糊的人物塑造、精简的电影叙事及拍摄技巧的简化赋予电影更多的意义空间,形成阿隆索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
一、“新阿根廷电影”与导演阿隆索
伴随着视觉艺术商业化时代的到来,阿根廷政府对本国影视行业的重视以及跨国集团的资助为阿根廷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基于此背景,以阿隆索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影人试图从80年代的合作制片体系和90年代的类型体系之外寻找新的创作方式和理解电影的新方法,由此产生“新阿根廷电影”。这类电影的出现从根本上标志着阿根廷电影正在走向复兴,并不断打破传统阿根廷电影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模式。
从导演阿隆索的作品来看,其似乎正在从阿根廷破碎的记忆中重拾包括民族身份、文化身份在内的民族记忆。他的电影大多以边缘人的自我救赎为突破点,以极简的色彩运用和画面呈现,将视觉语言和人物形象削减到极致。2014年,其电影作品《安乐乡》在第67界戛纳电影节入围“一种关注”单元,该影片采用现实和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大量运用幻灯片、长镜头等一系列创作手段,但手法的混杂并未使影片有浑浊之感,相反,该影片在摄影、取景、结构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极强的极简主义,带给观众一种超脱现实的纯净感。阿隆索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作为新阿根廷电影的代表,其作品不仅突破了传统电影类型化的创作窠臼,同时也为阿根廷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二、导演阿隆索的美学风格
从阿隆索的电影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在作品呈现方式、叙事手法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创新,不仅在人物塑造方面主张使用极少的技巧,摒弃一切表现人物情绪的镜头,从而人物形象回到“最真实的人”,而且阿隆索在镜头、画面、色彩的呈现上也强调要用最简洁的镜头语言以及简单的原色对画面进行处理,从而带给观众以简约、干净、高雅的视觉享受。总之,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表现形式,阿隆索都尽可能做到“减法”,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展现生活的复杂,由此形成朴素而简约的极简主义美学风格。
(一)化繁为简的人物塑造
阿隆索的电影作品在人物塑造上省略了人物背景的描述、人物性格的渲染,只赋予角色简单的身份信息,从而使人物形象回归简单而真实的人,观者也可在这种简约而不失力量的创作中探寻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首先,导演在创作中摒弃了一切张扬、奢华的美学风格,借助大量远景镜头和幻灯片模式取代对人物表情、情绪、心理的描写和刻画,转而追求人物内心最真实、纯粹的表达以及电影本体的精神,使观者在影片中无法获得与角色相关的背景信息,也难以判断角色的行为逻辑。比如从影片《再见伊甸园》中可以获知主人公瓦加斯是一位刑满出狱的中年男子,但对于他因何事入狱以及他入狱之前的生活背景却没有过多的描写,而电影《安乐乡》在影片中也只是简要介绍主人公是一位参加过普丹战争的丹麦军官,对于其为何离开丹麦去往阿根廷参军的背景却没有交代。其次,导演在人物心理及性格的处理上都进行了大量剪裁,去除了旁白、特写等一系列对人物性格的渲染,从而使电影作品更具艺术张力。相比于市场上那些赋予角色太多意义的电影作品而言,阿隆索这种化繁为简的创作风格可使人物形象呈现更加真实,从而使观众不再沉溺于导演精心打造的人设中。
(二)碎片化的叙事模式
导演阿隆索消解了观众熟知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叙事模式,转而采用碎片化的叙事方式对电影片段进行拼凑,从而完成电影叙事。一方面,导演通过简单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将极简主义美学风格渗透在每一部电影作品中,创造了一种特别的极简主义叙事语境,其运用反复循环的叙事方式,将一些碎片化的情节串联起来,使影片的情节结构既封闭又相互关联。比如电影《安乐乡》采用幻灯片放映的手法在主人公踏上荒漠寻找女儿的路途中嫁接了许多其为了生存或者其他原因所做的事情,诸如安身于泉水和洞穴之中,徜徉在静谧的星空之下等行为,并采用无情节化的方式将这些碎片化的情节如拼贴画般的拼接在一起,使电影叙事空间既具有独立性,又相互关联。同样在这部电影中,草原、星空、沙漠等一系列自然元素被赋予生命,人物关系和人物对白的缺失使观众仿佛看不到“戏”,却又无时无刻不再感受生命无常、世事难料。
(三)极简主义创作技巧
阿隆索的电影作品强调摒弃一切奢华、复杂的视觉元素,注重简单直接的视觉呈现,不仅在镜头处理上运用了大量安静而又沉寂的长镜头,而且在色彩的运用上也采用原色进行处理,从而带给观众一种高雅、纯粹的视觉享受。首先在镜头处理方面,阿隆索采用了大量长镜头和停滞镜头的表现手法,既保证了画面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也淡化了导演的拍摄痕迹,从而使观众能够完全沉浸在故事中。比如在电影《幻影旅程》中,大量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使用使电影宛若一部舞台剧,观众可跟随镜头的跟进感知影片的主题。影片中男主人公作为一名导演在等待自己的电影首映式时,一个固定机位的长镜头将其在楼道里走来走去、进入现场的三位观众全部囊括在一个镜头中,从而加强影片的纵深感和真实感。其次,在色彩的运用上,阿隆索的电影大多都没有对色彩进行处理,而是大面积采用具有独特美感的自然光作为整体画面的基调。在电影《安乐乡》中,无论是阴冷灰暗的树林还是不断短缺的日光,亦或是浩瀚无垠的星光,均采用自然光进行呈现,由此还原画面的真实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导演阿隆索的作品在创作上采用了一种极简主义美学风格,其主张将画面呈现、人物设置消解至极,摒弃一些奢华、复杂的视觉元素,而采用一种极简的创作技巧。这种追求电影本性的极简主义美学风格可为当下电影业表面繁华、内在空虚的发展趋势提供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
(作者系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