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24日,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未来影像与数字经济”——数字科技论坛在三亚湾红树林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行。论坛由“数字化技术助推电影工业化发展”主题演讲和专家对谈两部分组成,中国电子商会元宇宙专委会副理事长李玖君担任主持人。
为响应国家政策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号召,探索现有技术平台对影像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剖析影像工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解读国家数字经济产业政策,论坛邀请到中国通信工业协会5G专委会主任孙伟,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科学艺术中心主任张之益,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常洪松,腾讯互娱CDD 制作总监李海峰,“第一推送”联合创始人,资深投资人肖炬,畅谈数字影像与空间媒介技术发展引导的未来商业变革,谋划未来商业与影像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从技术生产角度探察影像技术进步的必然性
电影是科技和艺术的结晶,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张之益在《数字化技术助推电影工业化发展》主题演讲中就电影生产过程以及发展过程当中技术进步的必然性展开讨论,探究电影的数字化对人的关联、经济的关联、人的艺术关联以及对思想创作和文化传播的影响。
演讲首先明确了技术的概念,“传统观点是从功能和工具上探讨技术的应用和服务,但是今天我们更多的发展是技术的自我成熟和走向,核心是一个成熟的系统工程对社会的影响,这个系统工程包括生产方式、组织结构,这些已经不再是观念和方法,而是技术。”
张之益指出,传统电影影像全部由实际拍摄得到,是“取像式”生产工艺;而随着创意可视化技术、动作捕捉技术、虚拟摄影技术、虚拟数据资产技术等数字化虚拟制作技术的成熟,未来影像的生产工艺将逐渐转变为以“造像式”的虚拟制作为主导。
传统电影的商业模式主要为线性价值链,其创作和生产的过程本身往往不能创造独立价值。而随着虚拟制作技术在电影影像生产中的深入应用,虚拟数据资产一次生产多次数开发、多平台开发、多样态开发的价值倍增模式日益成为电影业价值生态延展的重要基础,成为电影产业向数字经济延伸的重要资源。
随着虚拟制作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影行业对于具有实时性、高效性的引擎渲染技术的需求日益显现。而随着游戏引擎的渲染画质逐渐向影视级别的画质靠拢,未来实时引擎技术在电影虚拟化制作中将日益凸显重要的工具价值,将搭载其它虚拟技术,共同推动电影影像创作生产体系的引擎化、服务运营体系的引擎化及底层虚拟世界的引擎化。
虚拟现实影像为人类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视觉经验,并在全景视野、交互体验、信息维度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打造了一种超现实主义视觉体验美学下的新影像体系,它从影像表达、观赏形式等多个维度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也将在新一轮电影影像科技驱动的大众文化变革进程中赢得发展先机。
流程细化、专业分工、质量控制是电影工业化体系下制片模式发展的应有之义。随着“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大影响”的重工业电影日益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主流,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电影内容创作生产模式将逐渐被淘汰,在数字化时代,依托于社会化生产平台的社会化大生产模式,将以其社会协同生产、专业模块分工、质量标准控制等平台特性而推动电影制片模式的跨越升级。
立足数字化时代
思考未来电影产业的新发展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影像已经成为信息与文化视觉传达的重要载体。从电影的发展历程上来看,上次重大变革是数字电影的诞生。李玖珺认为“视觉化信息传递的方式从原来的胶片电影的取像到现在数字化生成的技术造像,从影视剧到长、中、短视频,从广告到直播,无一不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变革。”
常洪松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介绍了电影虚拟制作的过程,“现场虽然有导演、美术指导、表演指导,但实际所有基于算法的动作捕捉、表情捕捉和渲染等内容生产全部在计算机上完成。从以拍摄为主的生产方式慢慢变成以造影的方式来生产电影。有一个好处就是降低了门槛,让更多有创意、有想法的人参与进来。”
李海峰从游戏视角出发,指出了游戏行业与电影行业的双向推动作用,“影视行业正在兼容游戏的强互动、强交互和重体验的方式,与此同时,游戏的叙事手法以及情节设置也开始慢慢向影视制作靠拢,尽管这种制作还远远没有到市场化和规模化的应用,但是我认为它确实在某些方面解决了行业痛点。”
肖炬则从跨行业、跨领域的角度表示,电影和元宇宙的结合与融合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怎么利用元宇宙为传统的电影剧本创作、电影的宣发以及后续的营销服务,让电影实现价值链的延展,这是需要更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在孙伟看来 ,5G引发了影视产业VR、AR变革以及沉浸式体验,“可以说未来的影视是参与式、沉浸式和体验感都非常强的影视艺术。未来影视巨头一定是科技巨头,而真正的影视巨头也离不开科技的掌握。“
张之益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我自己是做电影科技的,我反复强调的是科技要重视,但是不能强调,科技应用要适可而止。科技也不能简单地工具化,科技虽然是一个工具,但是不能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它不是目的。”对此问题,李玖珺也补充说到“在科技和工具的基础上,重要的还是人,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是对艺术的存储和记忆。”(姬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