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籍著名剧作家阳翰笙(1902-1993),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被人们亲切地尊称为“翰老”。
1949年7月,中华全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前身)成立,阳翰笙当选首届主席(1949-1952)。此前,笔耕不辍的阳翰笙已为银幕奉献了诸多优秀剧作。但他自童年起就开始构思的剧作《草莽英雄》,直至1986年,才由家乡四川的峨眉电影制片厂改编摄制成同名电影并上映。
《草莽英雄》讲述了辛亥革命前夕四川保路同志会的革命斗争。剧作主人公“罗选青”的原型,正是其家乡宜宾高县的英雄人物——当地保路同志会会长罗鲜清。
阳翰笙于1902年11月2日出生在高县罗场镇,原名欧阳本义,自幼便常听家人讲述家乡的英雄故事。童年时,母亲就向他讲述过太平天国的将士们途经罗场镇的传奇往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而保路运动中罗鲜青举义牺牲的悲壮事迹,更使他催生出强烈的创作欲望。
罗鲜青在清朝末年的保路运动中被推选为川南六县保路同志会总会长,组织领导保路同志军,最终为推翻清政府、建立新民国而英勇牺牲。其家距离阳翰笙的家只有约20多里路程。
阳翰笙曾在日记中回忆:“罗鲜清打下筠连后,带着威武雄壮之师,从我家乡罗场经过。他们手持长矛大刀,激昂慷慨,义愤填膺直取庆符、宜宾。人民夹道欢送,鞭炮声响了一夜。第二天,街上鞭炮纸铺了几寸厚。可是不久,起义军失败了,抬回一具具尸体,一路滴的血把田坎都染红了。见此惨烈情景,我那颗愤怒的心简直要爆炸了。”此后多年,将罗鲜青的英雄事迹搬上银幕,成为阳翰笙的宿愿。
1937年1月,联华影业公司邀请阳翰笙创作电影剧本。此时的阳翰笙已是颇有名望的电影编剧,其多年构想已然成型,很快创作完成了《草莽英雄》的电影剧本初稿。时值“七七事变”前夕,电影故事忠于罗鲜清领导保路反清抗争的基本史实,突出民族斗争过程。可惜之后因全面抗战爆发,电影未能投拍。
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阳翰笙曾在重庆分别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和副主任。他们都善于通过历史话剧来借古讽今、针砭时弊,均在创作上结出硕果。
1941年10月11日,重庆“雾季公演”揭开大幕。阳翰笙创作的六幕历史话剧《天国春秋》由中华剧艺社首演并大获成功。该剧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转折点——“天京事变”的始末,传达了“要团结、不要内乱”的群众呼声,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受限于时代背景,《天国春秋》的剧作存在诸多缺憾。老舍先生就评价该剧与《棠棣之花》相比“全无诗意”。但这种缺憾很快在其后的历史话剧《草莽英雄》中得到了弥补。
阳翰笙返回高县罗场镇探亲期间,耳闻目睹了家乡人民所遭受的严酷剥削与欺压。他对群众的苦难与抗争报以深切同情,对惩恶扬善、救民水火的英雄人物更加敬仰。
阳翰笙再次着手创作《草莽英雄》——这部献给家乡英雄的悲情壮歌。返乡暂住的约两个月时间里,他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又搜集了大量关于罗鲜清和保路同志会的素材,将《草莽英雄》修改创作成舞台话剧。
阳翰笙回到重庆后,虽身患肺病和眼疾,但仍然反复修改,数易其稿;至1942年7月,基本完成了五幕话剧《草莽英雄》的创作。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一直关怀和指导这部剧作的创作与打磨。
周恩来同志在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为《草莽英雄》举办了剧本讨论会。与会者们交口称赞。郭沫若先生更是评价这部剧作是阳翰笙“全部作品中最成功之作,没有一个多余的人物、场面,也没有一件多余的事情,是一部完整的艺术品”。
但该剧随后的上演却异常坎坷。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双十协定》签署后,话剧《草莽英雄》才得以上演。演出期间反响热烈,座无虚席。
新中国成立后,阳翰笙先生于1983年5月率中国文联代表团赴四川参观访问。已是81岁高龄的“翰老”重回阔别60多年的家乡。而关于《草莽英雄》的电影之梦也在四川酝酿重启。
1985年,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与中国电影发行公司联合,在阳翰笙先生的支持下,将《草莽英雄》改编拍摄为同名电影。该片由赵尔寰、刘子农、谢洪、李天雄改编,刘子农执导,夏宗佑、张国立、王姬、郭家庆、翁显樵、赵小锐、洪涛等联袂出演,于1986年纪念辛亥革命75周年之际上映。
该片于北京试映时就广获好评。阳翰笙在审片后评价说:“影片有川南特色、川味,和儿时的记忆相似。”他感叹“终于圆了我近半个世纪的电影梦”。
1993年6月7日,阳翰笙先生在北京辞世,享年91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
2022年是阳翰笙先生诞辰120周年。回顾其剧作,尤其善于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发掘英雄楷模和民族传统,以“发挥其更大的力量,作民族的怒吼”。可谓大家风范,泽被后学!
(作者为四川省电影家协会理事、四川传媒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