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需要以创新创业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积累优势。大学生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建设和民族振兴的关键力量,也是就业创业充分关注的重点人群,因此要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创业励志电影主题鲜明、思想积极,能通过影像手段对大学生群体施加正向影响,应当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有效方法,为高校优化就业创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撑。
就业与创业:
当代学生的梦想抉择
随着社会环境的持续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将创业作为人生新的起点,畅想在不远的未来能收获成功,自此走上“人生巅峰”;当然,部分学生依然选择毕业、求职、就业的传统路径,以相对稳妥的方式开启社会生活。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部分学生在就业与创业之间摇摆不定,不知道何种选择对自身而言才是最优解。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这里的“梦想”可以是创业梦,也可以是就业梦,只要目标坚定、勇往直前,所有的努力都值得尊重与赞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要使学生明白就业不代表固守传统、缺乏斗志,选择就业同样可以在各个领域成就一番事业,关键在于学生以何种态度、何种付出对待工作。正如经典影片《实习生》中的本·惠特,他在事业有成、顺利退休后,以70岁高龄重返职场,尽管他的年龄、经历与时尚购物网站的实习工作格格不入,但他性格随和、沉稳睿智,很快赢得了周围同事的信任与好感,也为他的上司提供了宝贵经验。同时,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要使学生明白创业不可能轻易成功,更不是逃避就业的借口,只有真正将创业作为自身的目标与追求,才有获得成功的基础与可能。无论是《达拉的青春》中坚持返乡养猪的和萍,还是《创客兄弟》中立志改变华强北“山寨”形象的年轻创客,都向我们证明了创业之路不平凡,梦想力量最动人。
能力与品格:
就业创业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成为想成为的人。学生无论就业还是创业,最终都需要经过实践检验,而能力与品格是决定学生就业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大学生是否具备就业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术技巧、方式方法,很大程度决定了其就业创业的“下限”,即学生作为一名职员或创业者整体能达到何种水平,取决于其综合能力;大学生能否具备就业创业所需的吃苦耐劳、积极进取、诚实善良等优秀品质,则进一步决定了其就业创业的“上限”,即学生求职就业或自主创业过程中,其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能为其实现自我突破奠定重要基础。经典职场励志影片《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迪得到了时尚杂志主编助理的工作,却遇到了强势刁蛮的主编米兰达,抱怨过后的安迪终于醒悟,全身心投入工作,拼命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而后得到上司的青睐。但她最终意识到这份工作使自己丢了初心,毅然选择回归自己想要的生活。对于求职就业而言,抱怨毫无意义,只有积极的态度和突出的能力才能证明自己,而坚持原则、保持初心更加难能可贵。从揭露行业乱象、突出创业之路艰难险阻的《筑梦》,到商海浮沉、创新为王的《风吹浪涌》,再到创业成功、考验梦想与友谊的《中国合伙人》,创新创业素来都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涅槃,其中充满了挫折困难,也夹杂着人性考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既要使学生正确认识就业与创业,作出最适合自身实际的选择,又要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的综合能力和品格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成功与失败:
就业创业的结果面对
从就业角度来看,专业不对口、待遇不足、工作环境不合适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就业不理想,在整体就业环境下,还可能导致学生频繁更换工作、失业等情况。拥有一份好工作,是大多数毕业生的短期目标,然而“好”如何定义?如若学生就业达不到自身对“好”的评价标准,又该如何处理?这是每个大学生可能面临的情况,也是高校就业教育需要为之思考的问题。高校的就业教育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认识到自身能力在就业中的决定性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引导学生从物质收益、社会贡献、个人理想、责任担当等角度出发,综合衡量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高校就业教育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既要让学生认识到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实属必然,又要帮助学生调节心理落差,避免受到不良情绪的过多干扰。从创业角度来看,失败风险更高,后果相对更严重,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创业活动并不为过。对于创业者而言,创业失败意味着时间、精力、金钱等投入都将付诸东流,创业者可能因此背负债务、误解和嘲讽,巨大的压力与失败的挫折可能使其陷入自我否定。在影片《一点就到家》中,魏晋北作为一个坚定的创业者,心怀理想、充满干劲,但他的创业之路充满了坎坷与失败。面对屡战屡败的创业结果,魏晋北一度陷入自我怀疑之中,甚至在重压之下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最后关头被快递员所救。高校创业教育首先要将失败的风险摆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明白自身是否有面对失败的能力和勇气,毕竟鲜花与掌声谁都能接受,而失败与风险未必每个人都能扛住。
理想与担当:
就业创业的价值追求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全国迅速掀起一股创新创业潮流,大学生群体也对创新创业给予更多关注。在社会的号召吸引下,在学校的教育引导下,在家庭的支持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创新创业大军,立志在目标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其中不乏有创意、有能力的优秀创业者。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创业梦想和责任担当中做好抉择。我国首部反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中,梦媛专注于互联网信息检索“滴海”项目,并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全国赛,然而她在接触大山深处的贫困村民后,毅然放弃自己的成熟项目,转而投入新的创新创业团队,开始在农村电商领域扎根发展,通过技术赋能升级数据平台、拓展电商业务,切实推动了农村脱贫工作,最终该项目获得全国金奖,并拉来上千万的首期投资。同影片中的凌云,原本将创新创业的目光聚焦在股市分析的大数据应用方面,但在了解了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的李想的成长环境后,意识到广阔的农村才是最需要关注的地方,也是蕴含着希望与能量的地方,于是决定投身农村电商这一项目。创业成功对于创业大学生而言无疑是值得赞赏与尊重的,但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真正成功,必然与时代主旋律相一致。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要帮助学生作出更有意义的价值选择,使学生将创业项目与社会所需相结合,肩负起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系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东坡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