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西藏自治区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在西藏自治区立项、由西藏电影制作机构主导或联合制作的讲述西藏故事的电影越来越多了。这得益于中国电影事业总体上的发展,也取决于当代中国叙事中“讲好西藏故事”的战略性需求。除了在西藏备案的电影,西藏以外立项拍摄的以西藏为主要拍摄地、以西藏为主要视觉元素与表现内容的电影,一般也需要西藏地方相关机构协助拍摄,或者西藏本土影视机构联合出品,这类影片广义上也属于“西藏电影”。受限于西藏本身薄弱的影视产业基础,长期以来西藏电影的主创团队很大程度上是区外影视人才,鉴于西藏本身在历史、文化、政治以及地理上的特殊性,区外影视工作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对西藏具体情况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很多西藏电影或多或少带有“他者”视角印记,西藏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被讲述”的特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中华各民族共同发声,西藏人民是西藏宏大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由西藏自治区各族人民自主讲述的西藏故事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西藏故事不能一直停留在“被讲述”的层面,当前,西藏地方相关职能机构正在通过更加积极和有效的手段加快建设起更成熟和完整的电影文化产业。区内主导的“西藏电影”可以极大地发挥其独有的题材属地优势,也理应成为讲述“西藏故事”的生力军。
西藏电影事业的发展现状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电影的产业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进,电影生产管理逐步规范化,西藏的电影属地备案审查等工作有序开展。西藏自治区以外电影制作机构主导拍摄的一系列中高成本电影,曾经产生过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如《红河谷》(1996年)、《云水谣》(2006年)、《西藏往事》(2011年)、《西藏天空》(2014年)、《攀登者》(2019年)等。近年来以西藏自治区内为主要出品方投资拍摄了一系列电影,主要包括故事片《先遣连》(2011年)、《喜马拉雅之灵》(2017年)、《金珠玛米》(2017年)、《江孜未了情》(2018年)、《布德之路》(2021年)以及纪录片《凡尘净土》(2016年)、《守望乐土》(2016年)等。
同时,西藏自治区的电影机构和人才如王鸣导演的《惊魂电影影院》(2015年,北京备案),柯克导演的《八万里》(2017年,青海备案),扎西才加导演的《圣山村迷局》(2021年,四川备案)等,这些电影以不同的类型和艺术风格,展现了更加多元化的西藏电影形象,从电影产业的角度为西藏电影培养了人才,涵养了西藏电影的创作生态,为西藏电影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很大贡献,并为未来西藏题材电影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由于其地缘的特殊性,西藏地方电影主管部门在生产创作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比较严格,尤其重视影片的内容生产。可以看出,西藏本地主导拍摄的西藏题材电影大都是主旋律色彩比较浓郁的影片,而自治区以外主导拍摄的西藏题材电影则偏向于挖掘西藏电影的商业性,表现西藏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神奇壮丽的自然景观。随着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推动了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事业的大发展,也必将拓展西藏题材电影更丰富的产业与文化创新形式,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视域里讲述更多彩动人的西藏故事。
西藏电影发展面临的问题
西藏题材电影的主旨是讲好“西藏故事”,来自西藏自治区的作家群体很容易受到西藏题材电影项目的关注。本地作家的生活阅历、对西藏历史与现实的通晓、对西藏文化的体悟等,为他们进入西藏题材电影的编剧阵营奠定了扎实基础,也为西藏题材电影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西藏的演员经过几十年的专业训练和实践,如今已是人才济济。曾经为电影《农奴》(1962年)贡献了演员班底的西藏话剧团,现已成为国内西藏题材电影的演员人才库。多布杰、仁青顿珠、阿旺仁青、拉旺罗布、索朗旺姆、索朗卓嘎等已成为中国电影界的知名演员。凭借本地文化和语言的优势,他们在西藏题材电影中已经成为“熟面孔”,饰演的角色自然可以联成当代西藏文化形象的图谱。
在全国产业化电影体制确立之后,西藏的电影产业化进程相对比较缓慢,产业链有待成熟,专门从事影视创作的高端人才培养还有待加强。目前西藏的电影生产在体制内还缺乏专门的、核心的电影生产机构,而西藏的民营影视公司还没有能达到独立或主导出品规模的,大多数民营公司的主要业务更是承接其他省份来西藏拍摄电影项目的一些辅助性职能,本地电影技术人才仍需要更加充分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从创作内容来说,目前西藏题材电影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缺少深刻反映当代西藏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题材,尤其缺乏展现当代西藏社会现代化面貌、表现老百姓世俗生活,以及与祖国各地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题材的电影,以表现当代西藏城市生活为题材的电影基本上还是空白。
西藏电影事业发展前瞻
目前,西藏题材电影的文化战略意义对其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促进西藏电影事业实现长足进步,依然任重道远。西藏电影事业在产业能力的培育过程中,需要突出西藏地方政府的主体地位。未来的西藏电影事业将由政府主导,同时兼顾市场性。政府需要在进一步推进落实“十四五”重点电影创作选题规划,提高重点作品创作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在自治区内外配置优质资源力量,完善策划、立项、创作、生产、推广、上映等推进保障机制,精心组织重点影片创作生产等方面加大力度。既要充分调动已有电影制片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要加强对外交流,积极组织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自治区以外有实力的影视公司参与合作。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对西藏电影相关文化政策方针的宣传推介,发展一批高水平的自治区外影视机构和人才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合作交流来提高本地电影创作队伍的水平。
考虑到目前西藏电影产业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首先需要将电影生产创作的工作重点和资源向产业链前端倾斜,重点抓电影内容开发,充分发挥西藏文化创作的属地优势,力争以艺术质量高、市场预期好的剧本作为核心资源,撬动自治区外资源,并逐步使“西藏电影”在国内外电影市场中品牌化,成为我国电影生产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西藏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藏族和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贯穿西藏历史发展始终。在内容至上的电影产业共识下,西藏题材电影的主题和内容需要进一步提升。西藏题材电影在向市场提供丰富而独特的西藏艺术形象时,尤其要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自觉。西藏题材电影具有多方面的题材优势,有些题材不仅独特,还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比如,农奴翻身题材,是共和国文化根基的一部分,在西藏大地上,中华民族历史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题材,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需要大力挖掘。总之,西藏电影创作有基础、有能力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值得强调的是,加强现实题材已成为西藏电影创作的当务之急。现实题材自然会反映西藏跨越式发展成就、展现西藏社会的现代化面貌,传达有现实依据的西藏形象,并自然展现出当代西藏与祖国其他地区之间越来越广泛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景观。此外,在生态、发展等议题上,西藏题材电影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迈入新时代,展现新风采。西藏电影创作既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巍然屹立于世界屋脊的见证,也能在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宏伟事业中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中国电影资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