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大陆复映了,其实这不是第一次复映,2012年也复映过一次。那次和这次一样,放映的都是3D版。为什么这么频繁的复映呢?我没有做过调查,但从社交媒体上网友评论来看,这部电影应该属于一再被观看的那类影片。作为经典影片,它对于日常交往词汇的介入已经是很深的程度了,观看它于是就不仅仅是娱乐,也是一种文化学习。
我对这部电影其实没有更多想说的。倒是对于观众在不同年代对这部影片的观感和评价更感兴趣。所以我打开网页,也打开弹幕,在网上重看了一回,了解到很多年轻观众观看《泰坦尼克号》时的心理活动。有一些反馈我觉得无法理解,但有一些反馈很简单也很有趣。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的过程中,我看到一条弹幕,他希望他的前女友能够好好活下去。我相信这部影片的这个场景,在他心中激发出了大量的爱。做出这类反馈的人很多。
更多的反馈是对于罗斯和杰克关系的不认同。他们认为杰克作为流浪汉,或者朝不保夕的流浪艺术家,去破坏别人的关系,那么他就应该被视为无赖和渣男。很多观众对于罗斯的未婚夫卡尔倒是表达了很多认同,认为他是一个有钱人,还是皇族,还那么爱罗斯,而且还那么宽容,实在没有理由不爱,他们说罗斯的背叛不值得赞美。
有网友评论说,如果罗斯在未来和卡尔结婚,也许罗斯不一定幸福,但是如果罗斯和杰克在未来结婚了,那么罗斯一定不会幸福。
我相信在《泰坦尼克号》首映的那个年代里,这样的观点就存在了,不过这样的观点在今天似乎更为兴盛。社会发展和文化气氛的变迁,左右着对于影片的评价。观众对于资本的态度,对于社会的期待,人生新遭遇,以及关于女性主义的熏陶等等,都重新塑造了他们的意识形态,将他们带入了一个新的情境和人生观当中。
我的确对于这部影片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我最早看它的时候,似乎就不怎么喜欢它。我当时觉得这部影片过于浮夸了。我身边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大多认为这部电影有夸张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动作的设计,比较浓墨重彩,用强烈的戏剧性吸引人,还有大量的符号植入。《泰坦尼克号》此起彼伏的高潮设计,估计和不少观众的气质不相吻合。
不过,这次重新观看,当年的一些观感还是被唤回来了。记忆最深的是罗斯跳海的那场戏。罗斯在饭局上抽烟,她的母亲劝她不要抽,她的未婚夫卡尔顺势将罗斯手中的烟给收了起来,这个时候,罗斯就忽然站起来,朝船头跑过去,她打算跳海。
当年不接受的,今天似乎仍然不接受。我觉得这个情节中罗斯的反应过于激烈了。这个罗斯难道疯了么?她为什么在众目睽睽下忽然站起来跑出去?何必这么激烈?吸烟有害健康她不明白么?尤其是在今天,在25年后,我们这边观众的吸烟环境完全不同于1997年,现在餐厅和宾馆房间都不允许抽烟,各类公共场合对于抽烟都有严肃的规定,所以就因此更加不理解罗斯的做法了。
这不仅仅是文化习惯的问题,也许这是编剧在叙事上的一个瑕疵。虽然之后的叙事对此进行了弥补,但是在剧情开始不久就来了那么一幕,这种不好的感受还是太影响后续的观看了。
这次观看还有一个感受,就是这部影片的强烈的但是不彻底的阶级叙事。今天观众对于阶级叙事的感受和当年肯定也是不一样的。这几年对于政治的看法,比起1997年来说,一般人往往也有着很大的改变。
我发现这部影片的评分,在豆瓣上是9.5,在猫眼上是9.6,在IMDB上是7.9。我们知道IMDB的评分向来比国内的更苛刻,但是9.5和7.9相差也太远了吧?但我也发现IMDB的用户对于这样的评分,很多表示不满意。
有一个美国观众说:也许有人讨厌这部电影,但这无所谓,对我来说,这仍然是最棒的电影,由于很多负面评价看起来太愚蠢了,我不得不出来打分和评论一下。
我还看到一个今年2月份的用户评论说:第一次在电影院里面看这部电影时我8岁,当时是我和母亲一起看。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时我15岁,我是和我继父、兄弟和我母亲一起看的,那时候我对于生活了解的更多了,所以我看的时候哭了。第三次看是在8年前,我和我的前女友一起看的。今天,这部电影比以前任何一个时候都更能击中我,当我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我面前有一整个的人生,很多人围绕着我。那时候我的想法是我会在未来找到完美的爱,我们也会像罗斯和杰克那样去爱。这部十分有力的电影会让你很好的回忆起你去看电影的那些时刻,你的感受,你周围人的感受。今天,找到完美的爱情并不现实,就像这部电影中那样,这是一个错过的机会,我们都没有那么幸运。从某个程度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罗斯或者杰克,或者有一天你会是。
还有一些评论,我不知道是不是营销部门发出的。“对于那些二三十岁的观众来说,你们一直被人告诉《泰坦尼克号》是大烂片,但是你应该给这部影片一个机会。”
有人回忆起在1990年代末,这部电影无所不在,但是关于它的负面新闻也无所不在,尽管它赢得了很多奥斯卡奖项。“但是我强烈建议你们再试一试,即使你是一个男人,你也会觉得这部电影是很有趣的,因为特效无与伦比,演技出色,James Horne的音乐壮丽无比,这个故事虽然有点浪漫,但是实际上相当甜美动人!”
我在中国的社交平台上也看到很多类似的评论,他们将自己的经历与看电影的场景加以交融。他们让一部电影融入了自己的生命,并将这部电影当作了自己人生的坐标。对于《泰坦尼克号》来说,这是最为至高无上的赞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