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21世纪,教育行业逐步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当前,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哲学、文学、艺术等教学课堂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推动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也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增强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借助网络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成为音乐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互联网技术在音乐课程
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优势
互联网资源丰富、高效便捷,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改革音乐课程教学,不仅能够丰富音乐课堂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互通互享,而且可以有效提升音乐教师能力、丰富学生音乐素养,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使音乐教育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互联互通互享,从而为音乐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提供物质保障。传统音乐课程教学大多采用“书本式灌输”方式,不仅教学资源单一有限,而且课堂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严重限制了音乐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而互联网拥有海量信息,承载着世界各地的优质音乐教学资源,可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近年来,慕课、翻转课堂、超星学习通等线上教学平台为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辟了新路径,教师和学生均可借助线上平台获取资源,尤其是部分难以获取的乐谱孤本、海外音乐课件等,进而创设出开放多元的线上教学环境。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打破传统应试教学理念束缚,使教师和学生可借助网络技术全面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和音乐素养。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是有效开展音乐课程教学的关键。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既可借助海量网络资源丰富自身专业知识体系,也可依托网络平台与海内外优秀音乐教师分享交流教学经验,进而不断增强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实力。对于学生而言,学生音乐素养的高低是评价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之一。
二、互联网背景下音乐课程
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音乐资源侵权现象频发、娱乐化倾向严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直播行业的兴起,“互联网+音乐教育”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青睐。但在互联网时代,音乐课程教学资源利用中侵权现象频发,严重影响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侵害音乐人著作权。其一,音乐教师通常基于自身兴趣和经验从各大网站及App中下载整理音乐音频或视频,而这些音乐资源由于缺乏版权保护和加密处理,很有可能是不法经营商或个人从电商平台、二手交易平台购买的盗版资料或录音录像制品,在此情况下,教师使用上述音乐资源授课便是对盗版资源的二次传播,产生侵权行为。其二,互联网背景下,“泛娱乐化”倾向弥散性地附着在各种网络信息之上,使得原本严肃主流的内容也不可避免地被贴上“娱乐化”标签,而网络音乐教学资源亦不例外。比如,近期“《黑桃A》席卷幼儿园”事件冲上热搜,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值得警惕的是,将成人口水歌融入低段学生音乐教学课堂,将严重污染幼儿园音乐教育风气。
(二)网络精品音乐课程开发理念和开发能力匮乏
受传统教育理念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限制,部分学校在网络音乐精品课程开发中存在开发意识不足、能力欠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一,由于传统“教师+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形成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使得互联网背景下部分音乐教师依旧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缺乏对互联网音乐精品课程的开发意识。其二,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学课程的主体,是保证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音乐精品课程的开发,既需要教师拥有系统专业的音乐知识,同时对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等提出较高要求。然而,互联网属于新生事物,许多音乐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音乐教师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较为欠缺,导致其在音乐精品课程开发方面略显不足。
(三)线上音乐教学氛围感欠佳,学生参与度低
其一,“隔屏相望”的线上音乐课程教学形式下,音乐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真实状态,且无法与学生实时交流与沟通,导致教学氛围欠佳,尽管在线教学平台中的连麦功能与实时监控功能可解决此问题,但因屏幕阻隔教学效果仍不容乐观。同时,线上音乐教学质量受课程录制设备不完善、教学平台网络不稳定等诸多外界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其二,学生参与度降低也是影响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传统音乐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线下技能培训、音乐比赛等活动,使得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感悟音乐魅力。而基于互联网的线上音乐教学形式虽然能打破时空限制,丰富音乐教学形式,但由于学生缺乏直接体验和切身感受,导致学生参与度大幅降低。
三、互联网背景下音乐课程
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当前,互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课堂中,成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音乐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手段。互联网背景下,各相关教学主体应结合互联网技术在音乐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优势,运用互联网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开发网络精品课程、创新教学模式,以提升音乐课程教学质量。
(一)依托网络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新架构
互联网具有较强的信息承载力,既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优质资源,奠定教学内容优化改革基础,也可通过借鉴校外优秀师资队伍开发的教学课程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新架构。其一,互联网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及广泛性可为音乐课程教学提供巨大的音乐资源库,使教师和学生可从中获取音乐教学课堂所需要的丰富多元的教学材料。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优质音乐资源外,网络空间中存在大量盗版、抄袭甚至低俗的音乐素材,对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学生信息筛选能力和甄别能力的培养,尽量保证教师教学内容质量和有效性。同时,学校在建立校内网络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应从正规渠道获取或购买课程版权,全面优化音乐教学内容。其二,网络资源中蕴含的优质师资力量和课程资源是传统音乐教学课堂所无法比拟的。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学校内部的教学资源较为局限,教师应从自身教学情况和学生音乐学习实际出发,充分借鉴网络资源中巴洛克、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等不同时代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开展教学,或学习优秀骨干教师、音乐学派研究者、国外知名音乐家的优质课程。
(二)利用网络平台,开发网络精品音乐课程
教学课程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应与时俱进,将互联网作为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新平台,开发既符合互联网时代需求又具有特色的网络精品音乐课程。其一,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在网络精品音乐课程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教师应树立强烈的网络课程开发意识,依托互联网技术充分挖掘国内外优质的网络音乐资源,并结合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特色合理设计音乐课程大纲、丰富课程内容。同时,教师应坚持创新,打破传统理论教学的束缚,在课程开发中加入必要的游戏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音乐课程教学质量。其二,互联网的影响下,教师应主动学习网络技术提升信息素养,可尝试依托慕课、智慧校园、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平台开发与设计网络精品音乐课程。其三,教师在开发网络精品音乐课程中应适当加入中国文化和中国特色,提升音乐课程教学质量。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多样的器乐文化,可为网络音乐课程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因此,教师在网络精品音乐课程开发中可将传统器乐文化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支撑,进而开发出极具中国特色的网络精品音乐课程。
(三)创设网络音乐环境,优化音乐教学模式
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音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应结合网络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网络音乐环境,探索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学方式。其一,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完善音乐教学平台建设。相比于其他课程,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对教学设备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学校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音乐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稳定的网络服务,并时刻保持在线教学中声音与画面同步,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其二,学校应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互动平台,既有助于拓展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也可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实现参与式教学。音乐教师可借助直播平台中的共享屏幕和直播摄像等功能建立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渠道,并通过在线提问、游戏、连麦等方式实时监测学生学习动态。
四、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网络技术进行音乐课程教学已是大势所趋,其凭借广泛性、开放性、互动性等优势成为当前提升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为音乐教学课堂提供丰富资源和教学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个体都应合理利用网络技术、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以发挥互联网在音乐教学课堂的最大效能,进而保证音乐课程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作者系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艺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时代的音乐教育创新模式研究(编号:2017GXJK11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