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大城市与热门行业就业形势越发复杂严峻,放弃热门行业的高薪,回到基层创业成为新时代男性与女性共同的选择。在供给持续高企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也更加突出,这一问题也成为是众多独立女性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平等发展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显示,我国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创业比例已经达到55%。而在这个过程中,相当多的中国电影人逐渐接触到了这一社会命题,在坚守时代价值观的基础上以各自的创作积极介入了不同地区、环境、专业的毕业生中去。其中,将性别议题与创业故事结合起来,展现了女性创业者形象的影片伴随着性别意识的进步也越来越多。本文将从文化角度出发,审视这些创业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一、在多元化视角中呈现当代女性创业者形象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观众的文化意识与审美意识日益提升,对电影中主人公形象的需求也日趋多元。这一事实要求创业电影创作者树立正确的创作态度,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创业路上的奋斗故事进行多样化的呈现。其中一点,便是突破了以男性创业者为主人公的创作习惯,塑造了许多生动真实、各不相同的女性创业者形象。
中国创业电影中,故事片构思精妙,将格迥异的典型人物放置于不同的经济、社会形态中,将不同时代的创业者画卷在观众面前展开;纪录片则将社会观念的冲突转化为人物性格的冲突,在表演形式上力求本真质朴;除此以外,短剧、单元剧、时代报告剧等也在为观众带来更多关于女性创业者的新鲜感。例如,施秋荣、胡弦导演的纪录片《内心引力》围绕“永不违背内心”的主题,对七位各种领域内的品牌创业者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跟踪拍摄。这些创业者来自食材网店、先锋书店、咖啡馆、家具店、电影节等不同领域,在创业的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迷茫和困惑,影片抓住了他们共有的“内心引力”进行了多样化的呈现。其中,加拿大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区创始人钱海英(Tina)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与一般创业者的领域不同,钱海英的创业内容是将国外主打“户外纪录片”的班夫山地电影节与相关的热雪映像节、阳光跑步电影节、班夫中国探险电影大师班等电影节项目介绍到中国来,并开创了中国电影领域的一个细分领域,真正把“爱好”变成了“事业”。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女性创业者,钱海英并不是将经济收益视为成功标准的生意人,而是保有创业初心、坚持执着与理想的新一代女性。在她看来,梦想、执着与内心的平静也十分重要。影片真实再现了钱海英为了挖掘出人们对精神需求的注重不断与人交流,致力于引导观众以户外新体验的方式提高生活品质的过程,也见证了中国户外纪录片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内心引力》中,导演在拍摄过程中不干涉主人公的创业历程,也没有强化其中的商业因素;而是从真实记录的视角出发着重体现了女性创业者们对于梦想的坚持与自我感召,在强调奋斗拼搏的时代主题之余,也分享了当下女性创业者对生活的理解、对个人身份的探索、对未来的未知等主题。这些创新既让国产创业电影增强了吸引力感染力,也让影片体现了当前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现状。
二、用摄影机展现偏远地区的女性创业历史
新中国最早的“创业题材”作品,就是1950年代末,周立波、柳青等一批作家对农村地区生产合作化运动运动的展现;中国电影也在同样的理想化极强下试图去把握这种“移山造海”般“创业”的农村巨大变革,在影片中创造出了许多令人钦佩的社会主义女性形象。这一用摄影机展现偏远地区的“创业”历史的书写传统影响深远,带动了半个多世纪的电影创作。在陈怀皑导演的《大河奔流》中,原本只是地主家一名长工的女性李麦在女干部宋敏的感召下先后入党、建立妇女组织救助难民、乔装打扮对外国记者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罪行,逐渐成长为一名思想成熟的区干部,解放后还在黄河大堤上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也曾与周总理一起在抗洪前线奋战。《大河奔流》从女性视角出发展现了黄河泛区村落在几十年历史中的起起伏伏,深厚的历史纵深在影片中集中在一个朴实的女长工李麦身上,同时兼顾了宋敏作为共产党员的伟大形象,以及村子里妻离子散与再度重逢,小人、顽固、进步,方方面面,通过这名女性奋斗者的经历展现出一代中女性与一代共产党员的奋斗精神。
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浪潮褪去,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创业故事进入新世纪后,仍然有很多具有真实感召力的女性基层创业形象。据教育部数据显示,在“三支一扶”计划、“西部计划”等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的辅助下,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就业创业的比例稳步增长,不断有新的女性创业者从这些新的基层奋斗者中涌现出来。例如在《荔枝红了》中,老支书主动“让贤”给女性青年基层干部唐荔红。在上任后,荔红重点攻坚科技种植、市场营销和对外招商,在产业化的荔枝经营中创出了荔乡自己的农业品牌;还积极探索各种副食品开发,引领荔乡群众走上了一条围绕荔枝种植拓展的生态旅游道路。
三、突出创业故事中的
女性身份与女性形象
在创业题材电影的创作中,许多创作者都力图呈现当代女性创业者特有的视角和观点,展示创业故事中与男性形象相异的女性形象。
例如,纪录片《燃点》通过连续一年的持续拍摄,真实记录了14位执着奋斗的创业者的创业历程。其中papitube的创始人papi与米果文化创始人马薇薇不仅是女性创业者,还有着“女性网红”的身份。虽然商场上没有女创业者的标签,但导演仍然坚持影片确实需要女性视角。Papi酱通过“吐槽”短视频走红,因为兼具美貌和搞笑迅速获得网友追捧,巅峰时期她的个人IP估值近3亿;因为《奇葩说》爆红的马薇薇主做知识和娱乐方面的互联网内容产品。《燃点》展示了两位女生从一线网红艺人到公司的创始人的过程中,角色身份经历的的巨大冲突性转变。影片以细腻的视角深入展现了两位女创业者在流量光环褪去之后的真实生活,展示了她们在事业转型期的期待与焦虑、坚强和理性。在男性的创业神话之外,她们正以自己的智慧、勇敢、坚韧和善良,向世界证明互联网积极时代的性别鸿沟正在快速弥合,女性创业者已经是推动数字经济向前的重要力量。而在农业主题的纪录片《棉花》中,导演也对采摘棉花的妇女劳务输出队进行了充满人情味的描述。在赴新疆摘棉的路上,她们在歌声中表现出社会主义妇女劳动者特有的勇敢与豪迈。当媳妇们起哄着要其中一位大婶唱一段,她唱了起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哪!”在当下,数字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开放性、多元性、平等性让女性拥有了越来越多实现自我认知的自由,中国女性越来越强的独立意识与创业精神也已经深入到女性创业者的内心。这些影片激励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主动地、毅然地走上创业之路,去勇敢追寻更高的人生价值。
(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副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思政教育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10221808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