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向世界递出了“美丽中国”的国家名片。
“美丽中国”是一种国家形象的新塑造和新传播,一种跨越意识形态传播的新策略和新考量,既是社会实践,又是文化实践,是中国特色文化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环境美、社会美、文化美和生活美的内在统一,是国家治理与发展的宏观战略,又是中国形象、中国故事、中国气质、中国精神的景观化、影像化、大众化表达,其中沉淀着传统文化智慧与中国式现代化经验,是文化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领域中的美学体验与认同机制,是中国文化和发展理念与全球有效互动的创新性理论策略。自2008年以来,我国陆续生产了例如《美丽中国》纪录片(Wild China)、《美丽中国》系列短片(Amazing China)、《美丽中国》公益广告片、CY曹雨的重拍《美丽中国》等一系列“美丽中国”主题影像,以不同方式的景观呈现从宏观到微观,从都市到深山,再造了中国话语的主体,显影了一个绮丽壮观的绿色中国,一个充满着科技潜力的活力中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的自信中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丽中国”之美不仅体现在祖国山川的壮美,更体现在人民生活之美。德国美学家席勒说:“美是形式,我们可以观照它,同时美也是生命,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它。总之,美既是我们的状态,也是我们的作为。” “美丽中国”内涵丰富,从微观生态领域,自然人文地理,到民间民俗文化,传统人文情感与价值,时代精神风貌等等,皆包涵了或显性或隐性、或有形或无形的“中国之美”的维度。以“影像中国”为载体,在品味文化之美、传承文化之美、创新文化之美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在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中,净化文化之美、提升文化之美、丰富文化之美,实现美丽中国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当下,世界经济的衰退导致西方对我国的遏制升级,在国际话语权格局依然西强我弱的情势下,中国对外传播话语首先应尽量贴近社会现实,具有“大局”或是“宏观”意识。诚实、具体、平等、平和、全面的话语是中国对外传播话语的最好模式与原则。将美在生活、美是生活、美的生活通过“美丽中国”的系列影像实践传播,推进中国与外国受众的对话与交流,能够消解西方的话语霸权,促进中外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和谐共处,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影像作为展示、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担负着“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这一历史使命。众所周知,以艺术电影为代表的当代现实题材电影,在构建中国文化形象的国际传播中影响力显著,但有一定偏颇,存在明显的刻板印象。文化上的相互理解构成一切方面相互理解的基础与纽带,相反,文化的差异与误解就会造成交流的障碍,“美丽中国”系列影像实践通过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平台弥合各种差异,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通过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打造优质传声者,扩展传播内容范围与层次,创新有效传播形态和方式,不断开展定制化传播,塑造国家品牌,加强中外多领域对话与交流,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国家形象传播能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化在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基础之上结合开放、包容、多元的时代特色,在影像世界中构筑出了绘声绘色的景观图谱。以影像为依托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化话语,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学者胡智锋在“电影智库”沙龙中提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四个策略,即凝练最简单的符号、找到与他国生活的相关性、故事化表达、情感化呈现。在影像叙事中触发审美共情与身份认同机制,李子柒的短视频跨越了中西文化差异的鸿沟,触及了现代人的某种共性渴望,润物细无声地传播了中国文化。“日食记”、“滇西小哥”等深耕美食文化的作品和网络达人在国际上获得的一贯良好反响,让越来越多制作机构和自媒体创作者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在海外社交媒体传播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以中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短视频创作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范畴。“美丽中国”系列影像以日常生活景观显影中华文化的独特神韵,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求同存异地讲述了中国故事,塑造了“美丽中国”形象。
在新媒体传播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的语境之下,“美丽中国”可以作为国家形象传播的3.0版本,在“中国形象-中国故事-美丽中国”的版本升级逻辑中,融合了叙事学、美学、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重学科理念,形成了大众文化传播的有效表达策略与动力机制。尼葛洛庞帝( Nicholas Negroponte) 指出: “数字化生存的‘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和赋予权力’四个强有力的特质,将会为其带来最后的胜利。”当下,以抖音、快手、微博为主的新媒体平台,正飞速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的交流沟通,在此基础之上,以“美丽中国”文化话语体系为影像的内容表达,以新媒体传播技术为支撑,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文化世界化、国际化的重要手段。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美丽中国”的话语创新是坚持理论创新,增强理论自信,助推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美丽中国”的现实实践,虽然基于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但又蕴含人类最为基本、高远的文明观、价值观、世界观追求,我们不能把它看成是一场简单的环境保护运动,而应从文明创新和时代转型的高度观照和从事这场实践。要从文明转型和文明创造的高度凝聚行动共识、人类价值追求中整合前行的目标和凝聚前进的动力等体现出“美丽中国”战略的科学性与制度优越性。
(杨佩系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助教,宋天祥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