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12日,电影《曾经炽热的我们》专家研讨会在京举办。来自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全国工商联的专家学者,与影片主创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
据影片导演马小刚介绍,在接触项目之初,自己参照、学习、总结和借鉴了大量创业题材影片,最终决定将视角落在个人的成长。在情节上,尽量保持现实故事的肌理,在影像上,借鉴了商业化的手法,提升影片的可观赏性。
影片编剧方唱、王馼表示,在创作初期,采访了大量的创业者,也深切地感受到了每一个创业者身上的奋斗力量,希望能将这种生动和生猛表达和呈现出来。
在影片监制、录音师陶经看来,真实的基础和现实的思辨是一部优秀影片应有的底色,而本片瞄准青年创业,展示独特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兼具了真实性和话题性。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影片叙述流畅、人物鲜明、台词亲民,有观察、有思考、有表达、有独到艺术追求,脱离旧有的青春片公式,将青春与创业结合,完成了一部反类型、反套路的青春类型片的创作。
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唐科用“单纯、真挚、炽热”来评价影片,在他看来,主创们的影像追求、主演们的青春气息,让观众沉浸在热血的氛围中,难能可贵,值得肯定。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网信处处长王纯认为,影片没有对成功进行名利化和世俗的宣扬,也没有沉湎于常见的灰色阴暗的青春片套路,值得宽慰。
影片策划方卫表示,在原型身上看到了青春的狂放、情感的真挚,也看到了创业的艰辛,“非常具有现实主义的关照意义,值得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影片策划、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挺伟希望影片能够达到三个效果:第一要有时代的映射,第二要有生活的质感,第三要有创新的表达。
影片出品人梁奇希望看到这部电影的年轻人,在创业或者工作过程中能够对身边人更加珍惜和关注,对背向而驰的朋友能够更加理解和宽容。
《文艺报》高级编辑高小立表示,影片对于如何定义成功与失败、事业与爱情有了更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表达,对于成功的定义,从美学角度来看是维纳斯缺憾的美”,呈现了青春的味道,青春的温度,青春的残酷。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影视风向标》主编胡建礼认为影片走出了小我,拥抱了时代,讲述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故事,展示了炽热的青春,体现了创业的激情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有时代气息,有现实烟火,是当代都市年轻人真实而正面的青春写照。
影片总出品人王哲涵坦言,现实要比电影更残忍、更艰难,当下时代日新月异,更需要新一代的年轻人去创新、努力和坚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社会发展贡献民营经济的力量。
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赞赏影片“是一部对民营企业非常友好的电影”。他表示,全片没有过度渲染苦难、也没有过度炫能,展示了最真实的、需要倍加呵护的年轻创业者的形象。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也表示,影片是为数不多聚焦大学生创业的优秀作品,影片采用多线叙事的结构,通过事业、爱情、兄弟三条线的交叉,塑造了充实的内容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维才认为,影片与高校年轻群体有着诸多共鸣,在结构上简洁明快、在人物角色设计上鲜明贴合、在音乐和影像运用上充分了调动观众的情绪。
影评人、监制,“四味毒叔”发起人谭飞认为,影片“不庸俗、不油腻、有反转、有惊喜”,他建议可以通过适当的、带有情绪引导性的抖音话题的传播,瞬间点燃大众好奇心与关注度,最终助力影片的票房转化。
此次活动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办,天津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山东乐旋影业有限公司、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聚影汇(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