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档,《封神第一部》在服装造型等方面的精益求精吸引了大批观众的认可和追随,片中华丽的服饰,繁复的坠饰,出挑的色彩以及极具品质感的细节都十分吸睛,充分体现出中式造型风格与配色美学。
近年来,也有影视古装戏服作为影视艺术品现身拍卖市场,并受到大批影迷们的推崇与欢迎。9月17日,双鱼馆藏和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以 “从青铜到黄金——一款影视戏服的后完播历程” 为主题举办了相关讲座。导演、双鱼馆藏创始人王冰就影视艺术品概念和影视服装的版权演化进行了分享,原上影集团创作策划部副主任陈佳勇、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李采姣和上海戏剧学院创作中心主任魏东晓围绕影视戏服收藏、影视艺术品拍卖与收藏和影视古装造型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执行院长程波教授主持讲座。
据王冰介绍,2015年之前中国几乎没有影视艺术品这个概念,也没有人在意拍摄完成后的影视服装。“当时中国影视服装造型和道具的基本归宿只有两种,入库之后进行再租赁然后做损或直接废弃。”
2016年夏天,王冰接到了第一个项目委托,但打开存放道具库房的门时,他发现库房已经漏雨了,当找到希望拍卖的标的物时候,大概有几十套衣服已经因虫蛀而产生破损,“我们非常了解这个项目,他们造型的服装成本超过1200万,面料从印度、斯里兰卡和韩国来的,一些服装的成本超过18000元甚至2万元,我们拿到之后非常痛心。”
此后,双鱼馆藏先后拿下了《星落凝成糖》《鹤唳华亭》《天盛长歌》等一系列影视作品的道具拍卖权。“从最早三四页纸的委托合同,到现在将近40页纸。”从业八年来,王冰见证了整个行业的正规化,“里面规定了大量影视的、线上的、线下的各种要求,包括明星造型的曝光时机,拍卖方要如何配合宣传,还包括假如说这个项目出现负面新闻,拍卖方需要怎样对冲等等。”
王冰认为影视艺术品是收藏有关影视的记忆、是共情价值的认同也是影视内容的情感延伸。发言中,他提出了“影视艺术品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在拍摄结束,道具入库之后,我们都要进行清理,进行重新的拍摄、注册,然后再入我们的库,让这些艺术品重新焕发光彩,也让喜欢这些艺术品的观众有一个合法、靠谱的途径。”
经过几年的努力,行业逐渐认识到了影视剩余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版权方发现完拍后的影视道具可以拿出来进行拍卖,不仅收益可以覆盖成本,还可以帮助片方进行宣传。陈佳勇在讨论中表示,之前拍完古装剧后,道具往往是让做服装的人低价回收,“以前,对片方而言,前期投入的效果已经完成了,后面的东西几乎没有用,如果说有一个造型是道具商愿意买回来,重新改一改,弄弄,片方就等于又有了新的收入,但现在,片方需要考虑怎么让一部影视剧能更加深入人心,那么图像、文案、照片,包括服装,我觉得都能成为宣传很好的切入点。”
李采姣在发言中也认为,服装道具拍卖尤其是优质古装道具的拍卖是经营活动,也带有文化背景,不仅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会对整个影视产业的结构产生深重影响,魏东晓表示,“最近不管是国漫崛起,还是《封神》的热卖,都让我们看到了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感,而影视服化道不仅是停留在银幕上符号,也应该是文化传承当中一个有弹性的、有生命力物质载体。” 他希望,未来中国影视的服化道能在弘扬中华美学和文化传承上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