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偶然地参与了两场动画论坛,虽然更多是网上视频方式参与,但这督促笔者看了一些最近几年的动画,也感受到业界目前的关心所在。以前的动画理论的很多问题目前也还存在,有的还是没有解决,不过,动画人进行的理论建构,虽然不甚充实和丰富,但是其中的一些问题意识推动着动画人的实践,到今天,多元维度在缓缓展开,给予笔者别开生面的感觉。
一次论坛是《艺术学院》《刺痛我》《大世界》的导演刘健邀请的,论坛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动画学院举办,论坛的主题叫做“新现实动画”。后一场论坛是在江苏的东布洲动画周,策展人之一陈廖宇先生邀请笔者参与一场名为“被忽视的动画理论”的论坛。东布洲动画周的策展人其他两位是皮三和於水,他们都是创作者,皮三是中国网络成人向动画的先驱。
笔者重温了很多的动画作品。刘健的《艺术学院》还没有上线,不过我已经看过两遍。第二遍观看,我的感受颇为深刻,对于导演不营造强烈戏剧效果、不哗众取宠的生活流叙事增加了一些印象。今敏对于刘健导演的影响,不仅仅在画面风格上可以体现,在其情感方式和叙事风格上也有很多可以比照的。身边的人都搭着时代列车离开了,独有男主角一个人被抛弃在原地,看了后,那种孤独感很让人感同身受。
“新现实”这个概念,我问询了论坛主持曹恺老师,他也不知道是谁提出来的,其实上一届的论坛就有这个概念。从动画创作中提出新现实这个概念,是很有意义的,一般认为动画和现实的关系是疏离的,动画与客观现实距离不要那么近才更有意思,比如动画是日本的二次元、御宅文化的重要内容,这种文化就是要逃避现实,曾经为了逃避日本的战败,后来逃避经济的衰退。在中国呢?也有自己独特的脉络。虽然说,现实一定是动画的内在动因,深挖动画创作者的潜意识深层,一定有着深刻的现实性,但在动画作品中,现实和作品之间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也许,新现实动画体现了一种2.5次元的意志和心理倾向?
新现实这个概念,自然让学者们想起了电影界一直就有的新现实主义这个概念。来源于巴赞和意大利电影的“新现实主义”,在中国学界九十年代的争论中,被等同于写实主义。动画如何能和写实主义联系在一起呢?这些年动画的发展证明了,新现实主义和新现实动画的内在诉求并非完全无法沟通,至少新现实主义的理论资源可以拿来作为思辨的参考资料。
何况这几年还出现了动画纪录片的概念。而刘健导演的作品中,直接呈现自己的现实经验的做法,开辟了中国长片成人动画的先河。随着视觉文化的发展与发达,现代人更能够欣赏画面。观众的美学倾向从未成年延续到成年时期,带动了动画接受的成人化,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
笔者在国美论坛的发言题目是《当下动画的两种现实倾向》,其中说到关于现实主义的争论在当代的几次发生,都源于一种与文艺有关的现实焦虑。比如八九十年代的写实主义之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比如数字时代之后虚拟技术带来纪录片领域的关于真实的讨论,而早期克拉考尔和巴赞的现实主义理论建构则是来自于寻找电影自性的焦虑。我觉得在今天,对于现实和真实的焦虑,都可以在生产关系中寻找答案。今天的人们,如果能够自主创作,其实无须焦虑,那种作品和现实的关系自然存在于心灵的律动里。而我们在今天提出这个新现实动画的概念,一个原因可能是一种新形式的出现,带给我们一种理论谈讨的欲望,另外也许我们处于新的焦虑里,而这个新的焦虑究竟是什么呢?
发言中笔者也说到动画纪录片,作为研究者我持开放心态,但也提出了动画纪录片有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逻辑悖论,那就是它的纪录性不再是由影像画面所规定的,而影像画面是电影本质规定性的体现。而电影本体规定的位移倒是时常发生的。那么,不妨且行且看吧。
而为了东布洲的论坛,我看了《中国奇谭》,陈廖宇是本片总导演。这部片子是上海美影厂和B站联合制作的,其生产结构和生产关系也颇为新颖。它由8部短片组成,显然带有“讲述中国故事”的任务。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二部短片《鹅鹅鹅》,将志怪传统的精神进行了十分现代的发扬。至少两位朋友跟我说,这部短片是他的最爱。他们也都提到了这部短片将中国水墨动画的气韵发挥的淋漓尽致,但其实,这部电影并非水墨材质,而是铅笔单色线条绘画——偶尔多色。如果一定分为中西,这种技法更属于西方,而且本集的导演是在德国包豪斯大学接受电影教育,并且工作和生活于德国。所以我们如何来界定中国风格,中国美学精神呢?
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和陈廖宇导演有一次对话,谈到了中国动画理论、动画哲学体系的建构。这次论坛的题目,应该也是他规定的,似乎也与那次对话有隐约的联系。我们的讨论很热烈,主持者孙平老师说,我以为我们可能都不会谈很多,没想到大家的发言都很长。
笔者分析了一下为什么动画理论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比起一般电影理论来说,都是比较被忽视的,因为我发现可能我们都没有注意到一个事实,就是动画片其实经常是被作为电影的一个类型来看待的。爱情片、科幻片、动画片,在很多研究者那里是这样并置排列的,并没有从媒介角度来区分动画和一般真人影片的根本性差异。
另外,本体论建构往往发生在天真时代,电影的发生虽然很晚而电影理论很发达,是因为那时候电影是被作为现代性的化身来看待和研究的。而早期动画的特性决定了它可能被更为强调其绘画特性,而绘画是古老事物,而对于动画的时间线和运动性、流动性这个层面,则可以在一般电影中得到理论解释,所以无需发展更为专门的理论,由此动画理论被忽视也许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今天,我们应该更重视动画,因为若在次元文化的研究方向下,则动画代表了一种一般电影不具有的极致性,虽然很显然,在CG技术的大背景下,现在很多真人电影也几乎都是半部动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