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为期三周的“第三届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学术周”活动落下帷幕。活动以座谈研讨、专题论坛、主题发表等多种形式,聚集来自中宣部、中国文联、国家广电总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影集团、华夏电影集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演艺集团、北京数字创意产业协会、腾讯、抖音以及优秀影视作品主创人员等专家学者近50人次,围绕“影视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电影创作与海外传播”“跨媒介影像艺术实践与新北京文化身份”“新文科视域下的影视文化与人才战略”等主题展开了多维度的学术交流。
学术周的首场论坛“影视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在清华大学拉开帷幕,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负责人俞剑红介绍本次学术周的整体情况,并为首场论坛发表致辞,他谈到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项庞杂、复杂、系统的工程,我们要依托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智慧,建立起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形象。专家学者们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议题框架,从不同维度研讨探究了中国影视的文化内涵、工业基础、产业动力、话语体系及传播策略等,以期全面梳理影视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为中国影视文化更好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形象的塑造建言献策。
“中国电影创作与海外传播”论坛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围绕中国电影创作与海外传播这一主题,与会专家深入交流了中国院线电影宣发新趋势,进口影片和国产影片双向交流的成绩现状与问题,以及新时代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中的文化资源、叙事模式和传播话语,并以当代中国纪录电影和功夫电影两个类型为案例切入,探讨了本土文化振兴中电影叙事形态与国际传播策略,提出了关于中国电影“走出去”提升路径及发展策略建议。
在“跨媒介影像艺术实践与新北京文化身份”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跨媒介影像实践中的新时代北京文化身份建构这一主题,从创作到理论,聚焦、融合,进行了学术与行业的双线叙事与碰撞交流。论及虚拟策展与空间影像叙事、AI影像中的想象力原子化与生产力加速器、城市文化视域下的舞台艺术影像传播等多个跨媒介影像领域,提出基于空间角色的城市传奇、文化自我文化主体性与作为主体的人等创新观点,对新北京城市空间的影视建构及新北京文化身份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术周期间,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还以“新文科视域下的影视文化与人才战略”为主题,邀请多位专家学者、行业人士进行了主题阐释。活动立足数智时代、数字技术强势介入的时代背景,直面“新文科”建设下的人才趋势,围绕人才队伍现状与困境、如何与行业“同频共振”、电影教育平台的投入和发展等具体问题,探讨新时代影视人才路径和方向,及其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的可能。
“第三届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学术周”作为北京影视艺术基地一年一度的品牌活动,依托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聚焦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的学术科研服务定位,秉承主管部门、行业一线与学界专家多方对话交流的活动特色,围绕影视创作、艺术研究、影视产业、影视文化、影视科技、教育等诸多方面,形成了多主题并进、多领域互动的学术科研成果,有效地发挥了决策咨询、服务社会和人才培养等功能。
(赵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