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在广东珠海开幕。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童刚,珠海市委书记、广东省委横琴工委书记陈勇,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任仲伦,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崔朝阳,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姚永晖,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曹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翻译制作中心主任王璐,广东省委第三巡回督导组副组长孙爱群,珠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谈静,广东省委横琴工委副书记李军晓,中国电影家协会纪录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孙崇磊等参加开幕式。
本届大会在11月16日至18日三天时间里共进行“光影传承 文明互鉴 携手同行 共创未来”焦点对话暨开幕式、“新时代、新影像、新机遇”——新传播环境下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应对圆桌对话、华语纪录电影新片推介、华语纪录电影公益展映、“荣光大道”仪式、“金海鸥”推优盛典暨闭幕式等一系列精彩活动。
11月17日上午,第二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光影传承 文明互鉴 携手同行 共创未来”焦点对话活动拉开帷幕,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主持,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公室主任杨武军,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姚永晖,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曹俊,珠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谈静等参加。
这是一场吸引了纪录电影制作领域专业人士、学者和爱好者的重要学术盛会。本次对谈以“文明互鉴 共谋合作——如何用国际化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聚焦于华语纪录电影,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和交流的平台。谈静代表主办方发表致辞,她强调了第二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的重要意义,认为这是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她希望通过国际化语境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何苏六在对谈中发布了《2023中国纪录电影报告》,对中国纪录电影进行了年度盘点,同时从内容供给、美学表达、院线票房、市场潜力等方面分析纪录电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周新霞认为纪录电影应加强对剪辑工作的重视,通过对拍摄镜头的剪辑,帮助导演完成叙事表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美总站原负责人江和平建议,讲好中国故事,可以从小人物的不平凡故事出发,用小切口展现大时代大主题,展现全人类共通的情感。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孙承健探讨了“国别影像”概念及其在当代科技、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演变。他指出影像不仅是技术和形式的再现,更是价值预设和文化无意识层面的表达。当前世界多极化、跨文化交流趋势和科学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我们关于自我和世界的认知,这种新的理解有助于在跨文化和国别影像的背景下重新解读“我”与“我们”的概念。
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区总编辑魏克然·钱纳分享了关于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经历,通过与中国的导演、制作机构等专业团队的合作,讲述他们的观点、经验,让推出的影片更符合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他还表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故事应被世界分享。
本次对谈聚焦于纪录电影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热门议题,以多角度的专业视角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激发了纪录电影创作和市场的潜力。此外还强调了纪录电影的社会价值,特别是作为传达真实故事和社会问题的强大媒体的重要性。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对纪录电影的制作的影响也成为了热门话题,与会者们共同探讨了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中保持纪录电影的影响力。
“新时代、新影像、新机遇”——新传播环境下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应对圆桌对话11月17日下午举行,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经理朱勤效代表主办方致辞表示,此次圆桌对话的举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建立一个共同合作、共享机遇、共同规划未来的互动平台,促进业界同仁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为推动纪录电影繁荣发展提供智慧和力量。通过这种分享和合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国际传播规律和艺术创作规律,积极努力提升华语纪录电影的创作和创新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潮流,抓住时代的机遇,为华语纪录电影的不断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编剧夏蒙表示,未来AI、虚拟技术的成熟将带来低成本的制作,对纪录电影的创作将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对纪录电影从业者也将是一次重大的危机和挑战。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原副总经理郭本敏认为在新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发展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充分满足观众预期,不断增加吸引力与共鸣。同时,还要利用互联网的立体空间,营造良好生态,聚合优质资源,精准化分众发行、分线发行。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文化与创意学院院长蒋崴认为目前时常较短的纪录片更受年轻人欢迎,分线发行更有利于纪录电影获得高票房。
北京欣欣向阳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欣然认为,纪录电影一定要形成产业化,通过全链条产业化串联,未来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认为纪录片是国家的相册与时代的记忆。一部优秀的纪录电影,需要同时兼备真实性、艺术性、人文性。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部经理周勇认为纪录片的纪实性以及与现实生活的高度关联,普通人的作品更受欢迎。
凹凸镜DOC联合创始人张新伟希望借助新媒体平台,让纪录电影和观众建立起桥梁。
嘉宾强调,随着不断涌现的新技术,纪录电影的各个环节,包括制作、宣传、发行、放映,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市场趋势保持一致。他们呼吁行业应该集中资源,共同努力,为纪录电影的事业和产业创造有利的生态环境,力争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都能够取得成功。在纪录电影创作方面,他们鼓励坚守高品质标准,积极守正创新,不断完善影片制作的各个环节,因为只有真正出色的作品才能赢得观众和市场的认可。
鉴于纪录电影的放映渠道日益多元化,他们建议行业应该重视市场研究和分析,深入了解观众需求,不断优化纪录电影的内容和形式。此外,他们提到了开拓纪录电影营销的新途径,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争取更多观众的支持,并培养受众对纪录电影的消费习惯和兴趣,以促进纪录电影的广泛传播。
11月18日,新片推介会展示了《大道十年》《上学路上之山海无阻》《八卦楼》等十余部纪录电影新片及主创团队近期的创作成果。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曹俊表示,用影像记录时代,传递正能量,推动文化繁荣,是新时代纪录电影人共同坚守的责任与使命。
第二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推荐征集活动共收到近三年来获得公映许可证的纪录电影作品32部,在“金海鸥”推优盛典暨闭幕式中,《看不见的顶峰》《穿越烽火》《雪豹和她的朋友们》《就是要跑》《北京2022》《萨瓦流淌的方向》《一路幸福》《不孤岛》8部电影获特别推荐。
为期3天的大会,让珠海这座城市与纪录电影交相辉映,此次大会是一个充满启发和创新的盛会,成功展现了中国纪录电影创作创新的实践成果,让人们更期待华语纪录电影的精彩发展和呈现,为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助力华语纪录电影高质量繁荣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