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棠、陶玉玲
本报讯 11月24日,由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与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南京广电集团、南京艺术学院联合承办的2023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周——“文都影话”活动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文都影话”活动分为“寻觅南京影脉”学术研讨会和“电影表演大家谈”两个活动。整个活动回到南京电影发展的源起,回到南京电影人创作的历史现场,以寻觅南京影脉为生动、新颖的文化视角,以发掘新中国电影文化的传承脉络为理论思路,创新新时代中国式电影文化的研究方法,打造有温度、有纵深、有格局的电影文化。
南京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颜一平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南京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在中国式发展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担当。南京艺术学院承担着南京文化创新发展的重任,不断深耕南京特色、构建文化传承。寻觅南京影脉不仅研究南京电影,也研究电影历史中的南京,不断让电影艺术发挥促进现代文化发展的功能。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张捷表示,本次研讨对南京电影历史与文化脉络的回溯,最终融入当代区域电影发展的图景中,秉持习近平总书记“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引导。王苹导演之女宋昭认为,南京艺术学院的师生们聚焦王苹的研究非常深入细致,并期待新生代们能研究和理解老一辈影人的光荣历史和优秀精神。
11月24日晚,在“电影表演大家谈”活动中,《柳堡的故事》《霓虹灯下的哨兵》主演陶玉玲,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野火春风斗古城》的主演王晓棠,以及中青年演员陶虹、李木子、张国强、张桐和南京艺术学院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与创作方法。活动分别由导演江平和策展人沙丹主持。
江平首先介绍了陶玉玲老师的从影经历,渡江战役后陶玉玲跟随解放军南下,加入南京前线文工团主演话剧、电影。近90岁高龄的陶玉玲曾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和获得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是德高望重的中国电影前辈。陶玉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青年电影学生,要感恩生活,感恩人民,生活就是源泉,人民就会给予最好的平台。
陶玉玲说,努力、感恩、传承都是电影界重要的词语,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胸中有大志,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艺术的传承是没有句号的,要以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做人民的文艺工作者为目标。
王晓棠回忆起自己曾经拍摄的《海鹰》《鄂尔多斯风暴》《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影片的拍摄过程,指出了“人民”在艺术创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她以自己亲身经历向大家举例:什么是“具体的人民”,“年轻是了不起的,青春是可爱的。大家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真正地为人民”。陶虹、李木子、张国强、张桐也分别从自己的创作经验出发,与南京艺术学院的学子分享阅读生活,联系观众,以人民为老师,以生活为参照,真诚、真实感受角色,塑造为人民的艺术角色。
本次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周——“文都影话”活动发掘了生生不息的南京电影的优秀根脉和文化之基,为中国电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挖掘了人民性的根源。
(杜思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