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盛会,是一种独特的具有仪式感与节庆感的文化活动。电影盛会的举行能够促使举办地展现当地城市文化,形成城市品牌,更有助于区域电影的高质量发展,为电影艺术的繁荣提供风向标。不仅如此,与电影盛会匹配的电影创作专家论坛,也能从顶层设计方面,为电影提供未来方向与创作指南。
浙江电影“凤凰奖”便是这样一种集颁奖盛会与创作研讨盛会于一体的地方性、区域性电影盛会。在今年第十一届浙江电影“凤凰奖”颁奖典礼上,“浙产电影”《独行月球》《妈妈!》《热烈》《力量密码》《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颇具影响力的作品集中亮相,不仅展现出浙产电影的多元性与丰富性,更展现出浙产电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
展现“浙产电影”
与浙江城市风貌
作为浙江省电影最高奖项,“凤凰奖”自2007年至今,一直秉承着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评判标准。《红船》《云霄之上》《嘉年华》《搜索》《一九四二》《听风者》等具有影响力的作品都是以往“凤凰奖”的代表。
“凤凰奖”这种区域性电影盛会发挥了凝聚多方力量的积极作用。此次电影盛会使电影类型与题材的多元力量得以于此融汇,展现出“浙产电影”风貌。在今年凤凰奖上,动画电影《传奇少年王明阳》,科幻与喜剧融合电影《独行月球》,老年家庭题材电影《妈妈!》,历史革命题材电影《力量密码》,青春片《热烈》,戏曲电影《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等各种类型、题材、样式的电影集中发声,形成一种电影的“浙江声音”,更展现出浙产电影的创新性与文化传承初衷。
“凤凰奖”电影盛会还点亮、促进了一种区域城市的“大文化产业”发展。电影盛会对城市文化传播、城市经济驱动的作用不言而喻。比如金鸡奖就十分有效地促进了厦门城市文化的发展。而今年“凤凰奖”颁奖地设置为浙江平阳,尝试以盛会带动县城品牌的建设,增加城市影响力。在此过程中,平阳的影视品牌、城市品牌与文化脉搏,都通过盛会得以打响、点亮。平阳木偶戏等非遗文化遗产,也通过盛大网络直播的形式,实现了一种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提供产学对话平台
为区域电影发展建言献策
积极对话、协商是各行各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凤凰奖”电影盛会使管理端、生产端、投资端与研究端得以汇集,得以对话。“凤凰奖”电影盛会将浙江电影的电影管理部门、各种生产制作公司、导演编剧等一线生产人员聚集到一起,使管理者更了解创作上的难道与可能性发展方向,也使创作者更了解当地文化发展政策,进而形成生产合力。
“以学促产”的研讨对话会,是此次盛会的亮点。在“凤凰奖”盛会同期举办的“中国电影发展态势与浙产电影的创新之路”研讨会上,尹鸿、饶曙光、陈旭光等影视领域专家都基于各自长期以来的影视产业观察为浙产电影提供了高屋建瓴的建议。不仅如此,《独行月球》导演、编剧张吃鱼,《力量密码》编剧段越豪,儒意影业副总经理杨海,《神兜兜与奶爸》导演高雄杰等一线创作者也从剧本创作思维、选题规划方式、导演创新难度等方面与学界对话,并且,从“以人为本”“剧本为王”“立足区域,超越区域”“区域合力”等观点上与业内专家形成对话,共同为“浙产电影”提供了几种方向:一是坚守区域美学,深挖区域品牌,打造具有明显浙江风貌的电影系列矩阵;二是超越区域在地性,以人为本,以观赏性为创作准则之一,打造能够让全国人民共情、共鸣的作品。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发展区域美学,超越区域局限
浙江电影发展既需要有宏观视野,又要注重区域性与超越区域性。宏观而言,浙江电影乃至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作为一门“人学”的艺术,让受众共情,是电影能够成功的关键。“发展区域品牌、打造浙江电影品牌,都需要以‘以人为本’这一大前提为准则与初衷”,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以此为发言主旨。尹鸿表示,以人为本需要在创作中注重“回到现场”,即回到要创作、要展现的区域的现场之中,真正感受现场、现实中的环境、氛围等,这样才能创作出有浙江风味、浙江风格格调的电影。不仅如此,他还认为,电影要展现在极致环境中人的选择,展现极致矛盾下人性的变化与波动,理解人性,才能够写实电影、写好电影。
深入探索区域优势、展现区域美学,着重选题规划意识与剧本研讨整体观念,应该是浙产电影乃至全国各地区域电影的发展方向。中宣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副主任秦振贵表示,区域标识需要从“经典”入手,“经典”是能够引起受众记忆互文与情感共鸣的主要前提,将浙江经典文学、经典文化、经典精神进行影像转化,将有助于区域品牌的形成与区域电影号召力的提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也指出,区域品牌打造、打响头部品牌,是“浙产电影”提升影响力的重要环节。浙江电影要有鲜明的“区域符号”“文化符号”“品牌符号”,目前“浙产电影”的符号性并不突出,从符号、品牌追寻之中探索出区域特色,应该是“浙产电影”未来方向。相对于贵州电影、东北地区电影那种明显的空间符号,浙江电影在空间符号上挖掘依然不够。而相对于内蒙古电影或东北地区电影那种以地区历史变迁为内容讲述区域故事的作品,浙江电影目前也较为缺乏这方面的探索。所以,寻找空间符号、探索地区典型性共识性历史故事,应该是“浙产电影”发展与其他区域电影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也主张,浙江电影应该以区域美学与共同体美学为主要创作思维,贯彻一种从区域到共同、共通、共融的发展路径,并且始终强调“多元对话”后的选题策划与剧本研讨。他认为,电影应该在研讨中组成制作方、出品方与专家学者的研讨队伍,缺一不可,否则剧本研讨会将无实际意义,因为各方意见分别独立、无法对话。而浙江电影若要高质量发展,就应从选题规划、剧本策划、剧本研讨等各方面发挥区域优势,需求区域独特的美学精神,以此形成合力,才能更好推动浙江电影品牌的打造与创作。而无论是经典现代化策略,文化符号打造策略,还是区域共通策略,其核心都需要落实到“人”,回归到“人”上,更需要浙江电影管理部门地不断进行政策优化与人才培养,这是与会专家的重要共识。因为,作为一门人的艺术,电影始终应该是从人而来,到人而去的。
大型电影盛会的举办与探索,使区域品牌得以彰显,为城市发展、区域文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有益探索,增加区域电影影响力的同时,也在为城市文化、国家“大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为学者、创作者、管理者提供着“对话”平台,更成为推动中国电影繁荣发展的重要一环。盛会见盛世,期待中国电影更美好的明天!
(范志忠系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领军人才;张明浩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