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本敏(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新时代纪录电影的发展同样要贯彻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要求,紧扣时代主题,深化纪录电影市场环境和创作规律的研究,让精品化的纪录电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纪录电影发展环境
面临的“变”与“不变”
从“变”来看,改革开放和新技术的涌现,使新时代纪录电影发展所处的媒体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媒体传播形态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观众的收视与观赏习惯,电影院早已同商业大片划上了等号。纪录电影虽然屡有口碑不错的佳作,但在市场中份额占比减少,“叫好不叫座”成为纪录电影发展的痛点。
随着传播渠道的多元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分众化、个性化、平台化正成为内容传播的新型态,纪录电影必须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厘清自己在新传播格局中的位置,采取相应对策,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不变”来看,纪录电影发展的本质优势没有变。其一,纪录电影有很强的记录时代属性,其国家影像历史的纪录者和典藏者的职责使命已被过去发展的历史所证明,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促进中华文明新发展的历程中,纪录电影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二,纪录电影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观众心目中有很好的口碑和美誉度,观众对好的纪录电影有着天然的认可度和强烈的需求。其三,纪录电影有极其丰富的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人物、奇妙的自然、新时代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科技等等都可以成为好的纪录电影的创作题材。其四,纪录电影保持了一支有情怀肯吃苦、善创新的人才队伍,这是纪录电影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强支撑。
纪录电影的高质量发展
需要“提质增效”
要深入分析传播需求与受众需求,在纪录电影的前期策划上下工夫。题材选择要立足于“重大”“揭秘”“厚重”“热点”,满足社会需要和观众预期,在庞大的纪实影视群中,“少而精”应该是纪录电影的战略选择,“少而精”才能真正实现纪录电影的高质量发展。
要做好看的纪录电影,增加纪录电影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共鸣感。要和观众画好同心圆,在影片内容选择、影像呈现、技术制作各环节贯彻精品意识,让“精深、精思、精巧、惊奇”成为纪录电影的品质标签。
要锻造“明珠效应”,拓展纪录电影的生存空间。把纪录电影做成纪实影视领域王冠上的“明珠”。以“明珠效应”带来美誉度和市场契合度。
在互联网时代
谋求纪录电影发展新空间
立足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谋划纪录电影立体的发展空间。要深入研判互联网时代传播趋势的变化,筹划好纪录电影的生存生态,这个生态包含了纪录电影在线下与线上、在不同传播载体上的深耕与融合,有好的生态,才能增强纪录电影的发展后劲与活力。
在院线主阵地实行精准投放、分众发行放映,让纪录电影打通和观众的“最后一公里”,以互联网技术的标签化、便宜化,减少梗阻,充分发挥纪录电影的文化特性和社交化特性,让纪录电影话题和主题活动和观众的社会文化生活有机融合,形成陪伴式文化消费业态。
聚合资源,顶层设计,建立贯穿平台的纪录电影专属影院,探索版权利益共享体机制,改变目前分散、弱小、各自经营的现状,让纪录影院立体、方便、快捷、丰富、互动,永不落幕。
新的时代,呼唤纪录电影全新的使命, 唯有创新变革,才能增强纪录电影的生命力,唯有提质增效,才能为纪录电影找到新时代的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为中央新影集团原副总裁、总编辑,根据在珠海第二届纪录电影大会“圆桌对话”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