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人工智能的热度攀升为各领域发展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帮助,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在影视艺术行业,从数字人参与演出到引擎电影的探索,人工智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023年,导演孟京辉发起了以元宇宙为主题的“斯芬克斯元宇宙戏剧节”,将戏剧与人工智能、元宇宙科技跨界融合。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编导专业的旅美纪录片导演、戏剧导演范伊立受邀参与了这一艺术届盛会,并全新创作了集体智能戏剧电影《#马上停一起谈》,该片以全新的手法、独特的构思、深刻的现实意义,获得了组委会的青睐和业界的高度关注,并获得荷兰阿姆斯特丹Septimius Awards电影电影奖“最佳纪录片”提名。
据介绍,《#马上停一起谈》将科技、戏剧、电影的元素相结合,通过对来自中、美、法、德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名参与者的采访,探讨了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趋势下,人类如何探寻新的学习方式、教育方式、沟通方式和解决冲突的方式。
范伊立表示,人工智能确实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给未来提供了无限遐想,甚至还对现有的电影、戏剧生产模式带来了挑战。但不论科技如何发展,情感依然是艺术作品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任何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
范伊立的下一部作品是系列短视频《女人在穿衣时冥想》,而始终怀揣电影梦的她,希望通过前期短视频作品的发布积累故事素材,最终创作出一部现代都市情感喜剧片。“这部作品聚焦在纷繁的现代都市生活中,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作品中还会融入属于东方人的智慧、包容、宽厚特质的表达。”范伊立说。
生活可以暂停一下,
憧憬美好的生活
“试想有一天,科技足以支持人类在火星上工作和生活,但如果人类没有创新的生活、互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人类将有可能重蹈覆辙,把在地球犯的错误带上火星,比如环境污染、应试教育、文化冲突、经济纠纷、战争问题等。”
“同理,试想有一天,科技足以支持人类在元宇宙拥有如同现实世界的沉浸式体验,人类应该如何避免将现实世界的错误带入虚拟的元宇宙世界?人类如何能把元宇宙,作为一个创造性思维、解决性思考的工具,设计和实验新的问题解决方法,并将虚拟世界的设计和实验成果,回馈和应用在现实世界?”
面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从小就喜欢科幻电影的范伊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思考。“我们以往的科幻电影,如《第五元素》《骇客帝国》》《头号玩家》等等,科技发展程度越高,人类就越悲惨,很多人生活在地下、废墟之中,穿着破破烂烂。”她说 “人工智能之所以厉害,因为它们拥有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的模式,而人类也同样需要一种全新的深度学习模式,”范伊立说。
范伊立根据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的复杂理论著作《未来教育的七堂复杂课》以及多年的导演表演经验,设计了“充满空间”训练法。这不单单是学习表演的训练,已经延伸成为实用的训练方法,可以用于创造力、复杂性、不确定性、多样性、冲突管理、人类的深度学习等课程。学员可以立即利用这种方法迅速形成集体智能,完成复杂目标。范伊立因为“充满空间”训练法已小有名气,于是得到了很多邀请,在几个国家进行了演讲或举办了工作坊,包括美国著名文理学院Breadloaf School of English at Middlebury College、纽约州立大学、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先进学习研究所、波兰什切青大学、印度著名的DME传媒学院, “全球面孔”国际女性论坛、美国南方艺术教育联盟等等。从2012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已有3000多人学习了这一课程,她希望带着“充满空间”去更多不同的国家,进一步探索跨学科、跨文化的可能性。
基于对多年来“充满空间”训练法的实践,以及对未来的思考,范伊立通过创建www.yilifan.space网站,全球招募合作者,征集关于“元宇宙”和人类未来的问答游戏、3分钟演讲和表演视频,并以全球征集的内容为基础创作了集体智能戏剧电影《#马上停一起谈》。
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浏览过网站,40余人进行了问题反馈,并通过语音录制、拍摄短视频等方式参与了电影的创作,这其中包括联合国官员、斯芬克斯元宇宙戏剧节发起人、人工智能科学家、土壤科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博士、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企业家、教育家、安全专家、表演艺术家、视觉艺术家、诗人、花艺师、医生、咨询师、学生、家庭代表等等,以中文、英语、德语、法语、孟加拉语等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的创见,以及对世界和平共创的美好愿景。
范伊立直言,《#马上停一起谈》是一部形式感、实验性比较强的作品,短期内确实不会有太强的商业属性,但通过影片创作,她发现不论是身处世界各地,从事哪种工作,他们的文化背景如何,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通的。
“有一位来自非洲的教育工作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3分钟演讲,是很多人围在一个火堆边,用肯尼亚语来探讨如何打造更好的团队。虽然大家的语言不通,但围在火堆旁商讨这样的初心是一致的。希望大家通过这部作品,能够暂停一下,一起谈论生活,思考未来。”范伊立说。
始终怀揣电影梦,
新作品会融入东方智慧
导演范伊立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编导专业,表演系研究生,曾任中央美院电影系教师。她的戏剧作品《月光下的碎玻璃》曾获2011年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新晋导演奖”,获邀参加2012年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2012年日本东京小爱丽丝戏剧节。范伊立创作的首部教育纪录片《戴口罩的小王子》入选16个国际电影节,包括2个评审团大奖,2个最佳短纪录片奖。目前范伊立作为美国的艺术在基础教育学院教师培训项目的导师,培训南卡州从小学到高中公立学校的教师,关于艺术融合和媒体素质的教师培训项目。
范伊立表示,在美国教书时,她经常引用庄子的故事,告诉学生如何拍一部电影或者一部戏剧,“东方文化是包容的,智慧的,‘和而不同’是非常重要的思想。”
目前,范伊立正在创作全新的作品《女人在穿衣时冥想》。谈到创作理念,她分享道,“这部作品希望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当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发生冲突与矛盾时,如何平静下来,通过更好的方式帮助彼此。作品中我会融入东方文化,包容、理解、禅意、智慧等等,这些思考方式都有助于人类的沟通。”
目前,《女人在穿衣时冥想》是一个系列短视频作品,电影版也在同步策划中。范伊立表示,自己始终怀揣一份电影梦,随着短视频的传播与积累,电影IP也在逐步形成。“希望最终能够创作出一部商业化的电影,或许是一部现代都市情感喜剧,探讨在各种纷杂的社会新型关系中,人们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范伊立说。
不论是《#马上停一起谈》还是《女人在穿衣时冥想》,范伊立的作品中,情感表达始终是核心主题。她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撰写剧本,可以构建虚拟场景、虚拟偶像,可以提高特效的制作效率,但所谓“生而为人”,人类的情感是机器不可替代的。
“我们要反思、担忧的不是科技如何碾压人类,而是人们必须要换发一种对自我的认知。导演、编剧在创作作品时,人类的思想具有不可替代性,机器可以模拟类似情感的表达,但都是中性的表达,机器不会面红发热,不会区分出情感的攻击性与暖心性。”范伊立认为,“电影、戏剧、文学都是人类情感的表达载体,人工智能的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艺术工作者对于情感的复杂性、深刻性才是文艺作品的核心。科技包裹下的未来世界,必须要有让人内心颤动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