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新浪潮论坛年终特别场在京举行。论坛邀请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导演、监制黄建新,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博纳影业集团行政总裁蒋德富,笨小孩影业联合创始人李亚平,影评人谭飞,《消失的她》导演崔睿,猫眼娱乐高级副总裁、猫眼影业总裁张博,工厂大门影业创始人黄旭峰,编剧、导演张小北,万达电影综合中心副总经理兼发行部总经理邢端端,中影股份北京电影发行分公司宣传推广部经理袁媛,东方美之影业总经理讲武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彭侃,资深影院经理、微博2022最具影响力电影大V董文欣从内容创作、宣传营销、发行放映三大领域解读2023电影行业的创新与转变,探索未来电影行业发展趋势。
“碎片化”改变了新一代群体、年轻观众、年轻用户获取内容的方式,而这一方式与拥有完整场域的影视消费有着明显区隔。碎片化时代下,从创作者角度来看要如何应对年轻观众耐心缺失的问题,并打出电影的优势? 黄建新表示,电影与碎片化抢夺的并非是内容赛道,而是观众时间,要么创作出全部人都可以强烈感知的电影,要么做好电影中碎片化不能构造的部分,这样碎片化才没法替代电影。李少红则认为,下一代人的观影习惯和需求完全不一样,他们需要碎片化的,也需要电影长视频,创作人员需要更关注观众放弃作品的原因,以及作品表达的内容能否更加吸引人,怎么更加吸引人。
探讨完“碎片化”,与会嘉宾继续聚焦传播端,给不同类型的电影找到“对”的观众。
面对如何做好档期营销这个议题,《消失的她》导演崔睿从创作者角度表示,把影片本身做扎实更重要,比如今年暑期档很火爆,好的电影有时也能带动所谓比较冷的档期,因此大家不用过分扎堆在一起,要让观众能持续不断有好的作品可以看到。
当讨论到全年档期的“排兵布阵”时,猫眼娱乐高级副总裁、猫眼影业总裁张博表示,定档是一种相对可以计算的逻辑。如《满江红》这类有“流量开局”的大制作、大成本作品更适合大档期,而《扬名立万》《拯救嫌疑人》这些作品的票房相较于大档期作品略逊一筹,但在冷档期中取得了较好的票房成绩,相对其成本和宣发投入来说,更是“黑马一匹”。因此,在档期的排兵布阵上更应考虑到类型差异和大家对影片的定位、市场认知以及这部影片的相对票房判断。
张小北认为《封神第一部》借助点映与路演营销大放异彩,特效厅的点映策略对电影早期口碑释放帮助非常大。张博表示在乌尔善导演与观众打成一片的背后,潜藏着主创和内容对用户的充分尊重,让用户的参与感得到了正反馈。路演的意义也从单纯为了更好排片转变为主创和用户的“双向奔赴”。
黄旭峰对中小成本电影的市场经验进行了分享。他表示自己2023年参与的两部电影《永安镇故事集》与《河边的错误》截然不同,《永安镇故事集》定档9月8日可能并不合适,主要因为暑期档过后,观众的观影需求被海量消耗。《河边的错误》则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这要感谢整个宣发掌控,一开始定的调子就绝不是犯罪悬疑,将其标准地当成一个艺术片来做,留了很多空间给“河学家”。
在第三轮讨论中,行业链条里身处不同岗位上的嘉宾围绕“分线发行”进行了热烈讨论。
谈及分线发行未来应当如何优化,讲武生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与整个院线共同建立影片的提前市场。二是通过排他的分线提升综合判断力。而袁媛作为发行界人士认为,要在判断产品的过程中做多维度判定,把影片本身做标签化分类,并根据影片做更精准的投放。此外需更多地听取影院放映的意见及反馈,让大家共同参与、一起优化。彭侃提出应完善档期协调机制、观众调研机制等配套机制。对于这一观点董文欣也表示认同,另外她谈到影院需做好自己的营销策划。邢端端则从片方角度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片方需了解影片的定位;第二,希望片方能够尽早定档,让院线影管提前了解作品,方便影院进一步在终端配合片方及发行方进行影片营销和推广。(姬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