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办、中国电影基金会钟惦棐电影评论发展基金承办的“2023中国电影回顾研讨会暨2023十大优秀国产影片简评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卫防,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会长章柏青,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钟大丰,《当代电影》杂志社长兼主编皇甫宜川,《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人民网文体采访部主任黄维,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左衡,《电影艺术》杂志主编谭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胡建礼,《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任晶晶等专家学者参加研讨。研讨会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主持。
会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评选的“2023年十部优秀国产电影”发布,按票数多少依次为:《长安三万里》《流浪地球2》《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宇宙探索编辑部》《满江红》《八角笼中》《河边的错误》《无名》《我本是高山》《涉过愤怒的海》。据悉,“2023年度十大国产影片简评活动”于2023年12月12日启动,共有42部候选影片,邀请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投票,至2023年12月25日投票截止,收到70张有效选票。经组委会统计,选出上述十部优秀国产影片。《三大队》《年会不能停!》等少数几部优秀影片因去年底上映未能赶上评选。
研讨中,各位专家回顾了2023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并对年内中国电影取得的相关成绩或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了其内在的创作与市场规律。
饶曙光介绍了2023年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的主要工作。面对2023年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饶曙光认为,数量庞大、题材多样、类型多元的中国电影满足了电影观众的观影需求,为中国电影的恢复性增长不断的增加动力和活力。但是更重要的是,在电影实现恢复以及增长后中国电影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繁荣发展,电影评论应该发挥积极作用。
尹鸿把2023年中国电影整体发展总结为强劲复苏、结构优化、关注现实、创新领衔等四个特征。他认为应预防乍暖还寒,保持谨慎乐观。中国电影并未完全恢复市场最好时期,依赖中等规模电影推动增长的风险较大,社会舆论与文化环境对电影的不确定性影响也在增加,而14-20岁的观影主力群体在萎缩,这些都对2024年中国电影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章柏青认为中国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源泉的开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批中小成本电影、现实题材电影取得了艺术与市场上的双成功,突破了以往大片垄断的格局;电影创作的年轻化,体现出年轻导演新的拍摄方式、创作观念和艺术思维,也对今后类似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皇甫宜川表示,2023年中国电影表现了对历史和当代的尊重以及对普通民众生活与情感的尊重,创作者用电影与观众进行对话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还关注到青年观众群体的下降问题,在他看来,应当重视并促成观影人次的增长,而当前中国电影的观影人次获得四年以来最好成绩,便是好的开始。
陈旭光认为,《消失的她》《孤掷一注》等现实向影片为观众提供了心理需求,也大大丰富了现实题材创作。《流浪地球2》等挖掘想象力消费的超越向电影不再拘泥于对现实或历史的单纯模仿,而是更追求想象力的发挥。
赵卫防在发言中提到,2023国产电影创作上现实题材回归本体,出现了大批现实题材电影并取得了较好成绩。
张卫提出了2023年中国电影的四个趋势。第一是以现代化的视角和创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第二是以类型化的叙事框架展示现实主义的锐利锋芒;第三是以电影工业的精品制作打造鸿篇巨制,体现出中国电影工业的升级;第四是以探索电影语言的尝试呈现作者性书写,不断探索电影语言进一步创新的可能性,表现出充满个性的作者性书写态度。
钟大丰聚焦国产电影的类型与观众。他认为,自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至今已积累了相当成熟的经验,具有通过满足人们的现实关切与情感需求来实现其在市场上成功的能力。
刘琼认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不止是数量提升,还应是生产结构、票房结构、观众结构的优化合理。而在这一过程中,电影专业评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舆情时,能够起到引导和纾解的作用。
左衡认为,2023年政府部门在电影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有力推动了电影发展,提振电影人信心,使中国电影迅速从疫情时期的低迷状态中恢复,同时电影观念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现实社会、观众审美甚至文化生产、旅游发展等层面。
谭政在发言中提出三个努力方向:一是继续优化内容构成,二是培养能够消费电影的观众,三是持续拓展海外市场。
胡建礼认为,2023年是疫情以来迅速恢复的一年,政策性的支持促使了电影复苏,在创作上实现多题材、多类型的创作格局,尤其是现实题材影片和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片的火爆,形成了2023年的两大创作特点。
黄维认为,多部影片在获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背后离不开国产电影市场的沉淀与拓展,而优质影像的“破圈”传播更使受众覆盖面越来越广。
任晶晶表示,2023年中国电影虽然题材、样式各有不同,但都能与时代同频共振,极具中国色彩,反映出了国产电影丰富的价值特性,展现了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