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元从废墟中“抢救”出放映设备
本报讯 北京的数字电影下乡已开展十几年,乡村放映员们在这个微不足道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给村民们带来丰富地业余生活,特别是夏天的晚上,村民们总是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聚到放映厅,一边乘凉一般讨论晚上要看的电影,言语间都是对过去看露天电影的回忆。虽然现在不在需要放胶片了,少了那个时代露天电影的味道,但对于放映员来说,他们感觉放的不是电影,而是一种情怀。
在斋堂镇白虎头村就有这样一个放映员,他叫宋利元,今年已经52岁了,他干乡村放映员十年有余,是村里的第二任放映员,他基本上见证了北京乡村数字电影的整个发展历程,每到夏天或农闲时候他都会增加电影放映的场次,他喜欢看到村民们聚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聊天,聊过去看露天电影的各种趣事。大家都明白,以现在的条件,完全不用跑到家以外的地方去看电影。但宋利元说,他每次放电影都会有人捧场,他认为是他放的不是电影,是一种情怀,是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怀念,他对电影放映机也产生了深深的情感,每次放映前和放映后都会认真维护设备,整理现场。
去年“23·7洪灾”的前一天,宋利元还在给村民们放电影,8月1日凌晨,山上下来的泥石流摧毁了白虎头村的文化活动室,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也被埋在一片废墟之中。人们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产生了极大恐惧,但宋利元在平静了一下之后,他不顾自己刚做了心脏起博器植入手术,第二天就冒险钻进已经倾倒的废墟中,查看设备受损情况,并把受损较轻的投影机拆下来,抢救了出来。事后人们问他:一个机器值多钱,命都不要了?他说:“没想那么多,就是舍不得这些东西,房子冲毁了,咱们得多长时间才能重建好?这个不知道,设备再没了,就没念想了,政府这样地替咱老百姓着想,咱们得知道感恩……”
一个质朴的乡村电影放映员,职务没人会记起,甚至工资都微薄到可以忽略不计,但他知道他自己坚守的是什么,他感觉失去的不是设备,是大家能聚在一起看大银幕电影的那种情怀,是对这些设备舍弃不掉的情感。
(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门头沟区斋堂镇政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