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由著名表演艺术家王芳、张唐兵主演的戏曲电影《国鼎魂》,通过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不少观众惊叹,“戏曲与电影的结合,居然能够让国粹焕发出新的魅力。”
同时,中国戏曲电影持续出海,对全球观众产生影响。2023年4月底,京剧电影《赤壁》在阿根廷基什内尔文化中心展映,这是中国京剧电影首次登上南美大银幕;2023年10月底上海昆剧团拍摄的全国首部8K全景声昆剧电影《邯郸记》参展第36届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并荣获艺术贡献奖·金鹤奖;今年3月11日,粤剧电影《谯国夫人》在香港国际影视展广东馆进行推介,有国际片商在看完推介会后赞叹:“中国传统戏曲竟然和电影艺术结合得那么好,从形式到内涵都让人眼前一亮。”
回望中国电影史,戏曲与电影就有着百年情缘。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里,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这一刻便诞生了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戏曲电影曾一度繁荣至巅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戏曲电影逐渐成为了小众文化。尽管如此,它仍然在中国电影领域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存在。
◎ 新技术与新媒体“焕醒”戏曲电影
纵观我国电影史,戏曲电影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自1905年京剧《定军山》成功拍摄,中国电影事业由此开启。历经四十余载,至1948年,著名导演费穆为“伶界大王”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生死恨》拍摄了中国首部彩色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技术的进步与艺术的革新。再至1954年,新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彩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电影)问世,该片是新中国成立后首部彩色电影,同时曾在日内瓦国际会议期间进行公映,赢得了“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美誉。中国电影家协会戏曲电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孟中华表示,戏曲电影是推动戏曲繁荣的重要手段。戏曲与电影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普及舞台艺术具有积极作用。
在电影发展的百余年的历程中,戏曲电影有过繁荣,也因电影市场化、商品化、大众化的历程中逐步式微。近五年来,每年电影市场中都会有五部戏曲电影与观众见面,从数量上来说稍显单薄,但也有“破圈”作品的出现。2021年,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上映20天打破戏曲电影票房纪录,并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影片的成功离不开技术上的大胆创新,该片不仅首次尝试了4K全景声音技术,将六分钟的《水满金山》片段更加雄伟壮观地呈现给观众,而且将传统戏曲中的“唱、念、做、打”结合到特效镜头中,为观众提供了更完美的视觉效果和不同的东方美学。
新技术的加持下,戏曲电影的质量得到了提升,并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影片的宣传更为深入人心,有效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白蛇传·情》这部戏曲电影能够被很多人所知道,要感谢B站。影片美术指导李金辉说:“没有B站年轻人的热情,这部电影可能放映几场就没有人看到了。但是B站的关注,让这部电影,从2022年到2023年,连续在电影院线发行了两次。”
去年,越剧电影《汉文皇后》先期在浙江进行放映,出品方采取分线发行方式,支持部分影院参加放映活动,试图通过不同路径被更多观众所认识。影片中,饰演窦广平的90后越剧小生陈丽君因《新龙门客栈》备受年轻观众喜爱,该片也因她的出演受到关注。导演钱勇曾私下开玩笑调侃陈丽君,“君君啊,我们现在要蹭你的流量了。”他坦言陈丽君的走红对影片有积极影响,不少片商向《汉文皇后》伸出橄榄枝。
不论是戏曲电影借助技术,将身临其境、美轮美奂的感受带给观众,还是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走到更多观众面前,戏曲电影再次被“焕醒”,众多新作将与观众见面。如,珠江电影集团与广东粤剧院联手打造的粤剧电影《谯国夫人》将于2024年上映;《三水女儿·红头巾》将于今年开拍,这两部新作与此前的《白蛇传·情》共同组成了“粤剧电影创新三部曲”。
◎ 做年轻人喜欢看的电影
年轻观众始终是电影消费的主力军。一部影片要想传得开、留得下,就要在保证影片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抓住年轻观众的注意力。
据2023年抖音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获得打赏收入的非遗主播人数同比增长53%,其中曲艺类增长102%。在国家级非遗演艺类项目中,有六项是中国戏曲艺术,分别为黄梅戏、越剧、豫剧、粤剧、京剧、潮剧。“00后”更是成为京剧爱好者,年轻戏迷越来越多。
《白蛇传·情》的成功侧面印证了年轻人和戏曲电影的电影化才是其发展之道。根据猫眼数据显示,30岁以下“想看”《白蛇传·情》的观众超过七成,其中,20至24岁的年轻观众占比达到41.5%,为所有年龄段中占比最高。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制片人孙金华表示,他们在创作开始时就对主创团队有两个要求,“第一,我们要做一个给年轻人看的电影,甚至是没有看过戏曲的年轻人;第二,我们要做一部电影,戏曲电影首先必须是电影,不能停留在舞台。”
《汉文皇后》导演钱勇也曾发出过类似的感慨,“只有年轻人喜欢越剧,这个剧种才能保持青春!”在他看来,适应现代审美,通过年轻人喜欢的传播方式,让年轻人喜欢越剧,戏曲文化才会焕发新的朝气与活力。
作为《白蛇传·情》的出品人,珠江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垂林深谙年轻化、电影化才是戏曲电影出路。据他介绍,今年,珠江电影集团与广东粤剧院联手打造的《三水女儿·红头巾》“将继续深化探索粤剧与电影融合的创新方式,着力以年轻化、电影化的方式创新表达传统粤剧艺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曾举办戏曲电影论坛,在论坛上,不少专家学者的观点也证明了,戏曲电影想要有更新一步的发展,就必须以电影化的方式发展创新。“戏曲电影不能简单地把戏曲舞台表演照搬到银幕之上,而是应该在展现戏曲艺术表演程式的同时,注重用电影视听语言来进行故事呈现。”
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以戏曲电影《敦煌女儿》为例,分析戏曲艺术与电影艺术在表达方式上的区别。“把《敦煌女儿》从舞台搬上银幕,我们对剧本进行仔细打磨,使其与电影的表达方式相契合。”茅善玉说,演员在进行表演时,也要注重舞台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区别,“在戏曲舞台上,我们是通过音乐、唱腔来带动情绪。但在电影镜头前,演员要学会用眼神、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
◎ 努力解决“被看见”问题
尽管在短视频端、线下剧院,戏曲以多种创新方式被大家看见,但是在大银幕上,能够被注意到的戏曲电影确实是少之又少。一方面,受限制于创作者缺乏对于戏曲电影的拍摄经验和兴趣。钱勇导演曾表示,想要拍摄戏曲电影需要经过一番摸索,对于年轻导演来说,经验和培训都较为缺乏,电影学院导演系极少教授学生戏曲电影的拍摄知识。另一方面,戏曲电影作为较为小众的电影类型,在上院线后往往也是“一日游”的现状。
为此,记者采访了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负责人,了解《国鼎魂》的发行情况。据负责人介绍,在选片时就考虑到,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被大家看见。首先,就其故事本身和表现形式而言,它丰富了电影与戏曲的互动模式,能更好地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它的地方特色不但讲好了“苏州故事”,也因为其更为广阔的、从宝鼎出发的文化和历史语境,从而讲好了“中国故事”。这与全国艺联成立七年多的理念一脉相承,即通过募集加盟影院、组织主题影展和精准招募观众等方式,让更多有性格、有特色的电影被大众看到。
为了能够更好的宣传《国鼎魂》,全国艺联组织开展观影活动,以影迷为核心,旨在通过他们的热情参与和口碑传播,进一步推动影片的影响力。据介绍,全国艺联观影团将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武汉、长春、沈阳、大连、兰州、郑州、济南、青岛、福州、长沙、昆明、南昌、南宁、宁波、苏州、无锡、泰州、临沂等地组织观影活动。目前北京和天津观众反响热烈,活动报名已满场。
此外,近日浙江戏曲电影展在香港拉开帷幕,让不少香港观众也一饱眼福。其中,有年轻观众表示,在香港,看到的戏曲电影很少,希望浙江以后能给香港多带一些这样的好戏曲。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有,电影的字幕还有英文版,这让很多国外的朋友也能看懂,“很传统,又很利于国际传播。”
同时,在国内重要的电影节中,如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大学生电影节等,戏曲电影也会受到特别的关注和重视,会设置特别展映单元或者相关活动,而金鸡百花电影节中还为戏曲片设置了最佳戏曲片奖项,这不仅充分说明了戏曲电影在电影界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还增加了戏曲电影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期望在新媒体与新技术的加持下,戏曲电影能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观众视野,创作者也需要打磨精品,争取把更多好作品送到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