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在2018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中带假档期的票房占比在30%左右,也就是说平日周末能贡献近七成票房。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2021年开始,第一季度中带假档期票房占比上升至44%至50%区间。
2024年第一季度共计91天,累计产出票房164.85亿元,其中9天假期产出票房83.82亿元,占比50.8%,和2021年、2022年基本持平。
总体看来,在今年第一季度,平日周末的影片供给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观众进场意愿有所增强,但档期扎堆、淡季缺片等现象依然存在,市场仍处在恢复中,行业需要加大优质影片的常态化供给,并在科学合理排布上多下功夫。
◎ 互动型营销收效明显
业界建议中量影片重视“后春节档”
在谈及第一季度的市场惊喜时,《周处除三害》是被业内人士提及最多的影片。从定档时票房不被看好,到点映阶段获得市场关注,再到口碑传播实现票房“井喷”,《周处除三害》以6.43亿元(截至3月31日)的成绩,成为2019年之后票房最高的中国台湾进口片。
近年来,中国台湾电影在大陆较少上映,此次得到大陆观众喜爱,收获优异票房,除了自身质量较好、特色鲜明外,勇敢选择冷门档期上映、上映前在宣发上的大投入也是重要原因。
《周处除三害》选择在3月1日上映,属于春节后“淡季”的起点,对于质量较高的影片来说,排映空间不成问题。为了让目标观众和影院经理了解影片,在上映之前,发行方做了两轮点映。
第一轮是在2月24日和25日下午,在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以及成都、武汉、杭州、重庆、西安、长沙6个二线城市,每天限时两小时,优先选择资深影迷和重度类型片爱好者。经过两天点映,《周处除三害》的豆瓣评分从8.1升至8.4,其后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也稳居“后春节档”首位,这批票仓城市的核心观众为影片扩散了口碑,为之后的宣发打下基础。
第二轮为期三天,从2月27日开始,每天在黄金场进行限时点映,片方还于2月27日在全国38个城市进行大规模业内看片,将口碑从影迷圈向从业者和普通观众扩散。
《周处除三害》在营销方面对传播性、下沉度的注重值得之后的影片学习借鉴。片方在点映期间就针对影迷群体推出了“未成年谨慎观影”和“影院文明观影”等口号,收效良好。影片上映后,还设计了一系列能够引发网络兴趣、吸引下沉市场的物料,如为宣传曲《新造的人》制作了KTV版,以及“开年除三害,全年无小人”“除晦气、除霉运、除小人”等多款海报,帮助影片从一二线城市的影迷群体逐渐下沉与“出圈”,最终实现长线放映。
影院经理张诚表示,作为一部进口片,《周处除三害》的宣传营销从投入、思路到执行都可圈可点,“现阶段,按部就班的宣发很难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周处除三害》的宣发思路就很新颖,它发布的物料互动性很强,影片官微的互动也很懂当下的年轻观众,每次都是片方发布一款物料,观众和影迷还能以此发挥创造力,制作出更多‘饭制’物料和话题,让影片在较长的上映时间内都保持热度,在‘后春节档’这个较冷的市场条件下,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有不少从业者为《我们一起摇太阳》和《红毯先生》这两部影片感到惋惜,大家认为,“后春节档”往往影片供给有限,是春节假期表现欠佳影片“翻身”的好机会,《我们一起摇太阳》和《红毯先生》在春节假期结束宣布撤档,放弃了之前投入的宣传成本,也丢掉了长线放映的空间。
《红毯先生》和《我们一起摇太阳》分别于3月15日和30日重新上映,3月内分别产出票房约1000万元和6500多万元,表现都不及预期。
张诚认为,影片宣发的经费和物料都相对有限,春节档又是宣发投入极大的档期,《我们一起摇太阳》和《红毯先生》经过了春节档激烈的宣发竞争后选择撤档,等到再上映时,宣传就很难开展,而且撤档再映对影院的排片意愿和观众的观影意愿都有负面影响,“建议之后的影片吸取经验教训,根据影片体量,谨慎选择档期。”
“《我们一起摇太阳》我在春节前就看过,影片质量不错,我觉得如果不撤档的话现在票房应该能更好,”一位来自北京的影城经理建议中等体量影片可以考虑“后春节档”,“春节假期结束之后,春节档的热门影片观众们基本上已经看过了,在假期中处于中游的影片会应该更多机会,近几年的《深海》《人潮汹涌》等都是在‘后春节档’取得了不错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