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电影《向日葵中队》是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指导扶持,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市文明办和中共南通市通州区委宣传部共同打造的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片。它改编自儿童文学作家刷刷的同名作品,讲述了患有孤独症的女孩莫离转入五(3)班,在班主任米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下融入温暖集体的故事。影片聚焦于“星星的孩子”,展现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外在问题和内心困境,刻画了丰满温暖的人物群像,更强调了孤独症儿童能够在正确的引导和关怀下挖掘自身潜能,战胜孤独阴霾,拥有美好的人生。这部儿童电影可谓近几年难得的儿童文艺佳作,具有三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是表现了儿童的生命成长。“成长”是所有儿童文艺共同的核心母题,《向日葵中队》展现了莫离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克服困难,敞开心扉,融入集体的过程,这是一个典型的成长故事,而特殊性在于孤独症儿童的成长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影片围绕着莫离先后出现了“上课违反纪律”“破坏黑板报”“向日葵被毁,莫离不愿意上学”“公开课失控”“升旗仪式找不到红领巾”和“运动会不敢参加比赛”等许多困难,常常在情况刚刚好转之时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不断出现的新困难正是影片的情节点,如为了让莫离融入新集体,米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陪伴莫离种植向日葵,莫离的心逐渐敞开,然而马一飞不小心毁坏了向日葵使得莫离不再愿意到学校上学;当莫离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重返学校,却很快又因为小熊的失踪而破坏了重要的公开课;同学们用“木头人”游戏教会莫离在升旗仪式时保持不动,然而当天却遇到了找不到红领巾的问题。一个又一个新问题的出现,节奏紧凑,内容丰富又真实,一方面通过情节点使得影片跌宕起伏,充满可看性,另一方面也充分展现了孤独症儿童在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困境。
在叙事上,影片的线性表达方式与成长主题形成了高度的契合,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展开故事的讲述,遵循着“问题挫折产生—他人帮助或自我磨练—解决困难—实现成长”的模式,在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中向最终的目标迈进——使莫离走出孤独世界。此外,“线性电影通常具有连续时间进程、向目的推进故事和角色中心性几个特征”,在儿童电影中,这样的叙事方法使得故事主题和人物关系清晰可辨,更易为儿童观众所理解,也能够有效地传达教育理念。这部关注孤独症儿童的电影中使用线性叙事,也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唤起人们对这一人群的理解和共情,彰显了影片的社会价值。
二是塑造了丰满温暖的人物群像。《向日葵中队》尽管聚焦于莫离的成长,但并没有使其他人物沦为背景,它刻画了张小西、米兰老师、莫离母亲等多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她们代表着孤独症儿童的同龄人、引导者和家人,从不同身份和视角展现了孤独症儿童所面对的外部世界。
张小西是同龄人的代表,当莫离刚来到新班级时,张小西和其他同学一样对这位特殊的插班生有着许多疑问。她想和莫离做朋友,但不敢主动接近,在听说莫离是“星星的孩子”之后,她准备了向日葵和精心制作的卡片,向莫离展示自己的真诚。影片里,在莫离发现自己的长处并逐步敞开心扉的过程中,张小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黑板报被破坏时,她陪着莫离面对即将到来的检查;在与莫离发生争吵后,她仍然担心朋友的安危,并且主动道歉;在运动会上,她以身作则鼓励莫离参与比赛,哪怕自己受伤了也毫无怨言;为了让莫离的画登上书本封面,她主动找到主编声泪俱下地为莫离争取机会。当其他同学为莫离的特殊待遇感到不解时,她勇敢地维护莫离,得到班长的称赞:“原来你说话声音这么大”,这也证明了在两个孩子的交往中,双方都因为友谊而逐步克服着自己的不足,当莫离融入班级的时候,张小西这个原本胆小的女孩也已经变得勇敢起来。此外在影片中,张小西、马一飞、班长等都经历了从不理解到主动帮助莫离的过程,这也是更普遍意义上孤独症孩子的同龄人会经历的心路历程。在孤独症儿童成长的道路上,同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莫离的情况日益了解,他们包容她偶尔的失控,更珍惜她创造的成果,也正是这份温暖的同伴之爱帮助着莫离敞开封闭的内心,在集体中找到了安全感和归属感。
影片也通过勾勒张小西、米兰老师、莫离妈妈这些典型人物展现了孤独症儿童最真实的生活,加深了社会大众对这一特殊儿童群体的认识,唤醒更多人对他们的理解和关怀。同样,影片中这三类角色也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如何与孤独症儿童相处,如何引导教育他们,这是全社会都仍在不断尝试和努力的课题。
三是饱含情谊的象征符号。《向日葵中队》作为一部优秀的儿童电影,既致力于呈现孤独症儿童的日常生活,也注重把握儿童观众的接受能力,广泛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除了上文所提及的“手”“眼泪”之外,影片还通过帐篷、向日葵等意象线索将关爱孤独症儿童的主题表达出来。
帐篷是影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影片中,莫离的首次出场就是躺在帐篷里的,帐篷遮蔽了她的大半身,将她和外界隔离开来,这是一种鲜明的隐喻。孤独症儿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与外界接触和沟通,而帐篷搭建的世界也就成为了他们心灵状态的外化表现。最初,莫离只愿意和小熊孤单地待在帐篷里,妈妈和她说话时,她也只是伸出手示意自己的选择。在进入五(3)班后,莫离把张小西送的向日葵带进了帐篷里和小熊放在一起,这也意味着莫离开始接纳这个新的朋友。当莫离重绘了班级的黑板报,米兰老师发现了莫离的绘画天赋并将班级命名为向日葵中队,莫离在帐篷里贴上了自己手绘的向日葵,并请妈妈来看,这个原本封闭的空间有了颜色和笑声,也象征着老师、同学们的关爱开始让莫离的世界发生变化,她开始允许让他人进入自己的空间。在公开课风波之后,张小西对莫离诉说了心里话,两个人的关系更加亲密,而米兰老师也向她道了歉,并赠送了向日葵背包,同学们都真心地为她能够再次参加公开课而高兴,她开始真正在这个集体中找到了归属感,于是她掀掉了小帐篷,这也标志着莫离走出了精神的困境,向世界敞开了心扉。
向日葵同样是影片的核心意象,一方面,它作为莫离喜欢的花朵,是她绘画天分的表现载体,是她与张小西友谊的见证物,它的生长与损坏是故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向日葵也是创作者美好的期许,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学意象,它追逐太阳而生长,代表着积极乐观、温暖热情的精神态度。
《向日葵中队》作为一部关注孤独症儿童成长的影片,通过种种象征符号和场景隐喻,既以温暖平实的友谊和真实可感的校园生活获得了儿童观众的认可,也展现了孤独症儿童真实的生存样貌和成长困境,呼吁更多人关注和呵护这一人群,达成了“儿童需要”和“社会关怀”的双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