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后浪出版公司、首创郎园、新京报书评周刊主办的“在万物的季节”2024北京图书市集·春季场主题沙龙——回望与回响:全球化浪潮中的电影表达,近日在北京郎园Vintage·OurTimesHere共享空间举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范小青携新书《韩国电影100年》与读者见面,现场对谈资深策展人、电影史研究者、影评人沙丹。
范小青是国内系统研究韩国电影的先行学者,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釜山国际电影节顾问、资深影评人、中韩合作制片人等多重身份于一身,这本酝酿多年的《韩国电影100年》是她经过20年来的积累,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后撰写的一本专业性与可读性兼备的韩国电影史著作。
随着近年来《寄生虫》《燃烧》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多姿多彩、活力四射的韩国电影迅速被全球影迷熟知与认可。回顾过去,从1919年第一部电影上映,到21世纪迎来民族电影的崛起与辉煌,韩国电影走向世界,在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活动现场,沙丹首先分享了初读《韩国电影100年》的感受,认为这是一本有新意,有侧重点的电影史理论著作,同时也向范小青发问,为何选择了这样一种特别的切入方式——先写李沧东、奉俊昊、朴赞郁、洪常秀为代表的“386电影世代”(指韩国60年代生,80年代的大学生,30岁步入职场的这一代人),再由当下回溯韩国电影过往历史的写法,用中国人更熟悉的“代际划分”的形式,将韩国电影百年划分为五个创作世代。范小青用“我是谁,我从何而来,要走向哪里”来回应这个问题,借用流行文化中的“四大天王”“四小天王”“四老天王”的概念,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全景式分析韩国电影产业,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及民族心理等多个维度为想要了解韩国电影的读者梳理出一条专业路径。
谈及书中大量的一手资料,范小青提到在着手写《韩国电影100年》时,不愿使用二手资料,在利用韩语优势查找资料时,意识到自己还有另一个优势可以利用,那就是记者出身。于是,她历时三年采访近30位韩国电影界重量级人物,用亲历、亲见、亲闻的一手资料完成这本书,活动现场范小青也讲述几则令她难忘的韩国影人故事。在流媒体时代,关于韩国电影的未来,她认为是“从借船出海到出海造船”,在借由网飞的“大船”成功出海后,韩国电影开始尝试造船,将自己的文化产品不断向全球市场输送,同时在国内布局流媒体平台。
回望中韩电影合作史,从阮玲玉主演,韩国导演郑云波(郑基铎)执导的《再会吧,上海》,到胡金铨导演在韩国套拍《空山灵雨》《山中传奇》,再到许秦豪导演的《好雨时节》以及朝鲜族导演张律在中韩两地的创作,展望中韩合拍片的未来,范小青认为,或许在艺术电影上会有新的碰撞。活动尾声,沙丹特别为大家介绍了在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中亮相的《破墓》《郊游》等5部各有特色的优秀韩国电影。本次沙龙活动在热烈真诚的分享交流中结束,活动后,范小青为读者签名留念。(支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