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人论坛——议题电影与作者表达”于4月26日举办。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李小明,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参加了论坛。导演崔睿,导演、编剧陈小雨,编剧、演员康春雷,导演梁鸣,导演、编剧单丹丹,演员沈诗雨等亮相活动。
李小明表示,电影的创作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叙事,而应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他认为要鼓励电影创作者们深入生活,深入人民,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汲取灵感,从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提炼精华,创作出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电影作品。
肖向荣在致辞中借助此次论坛的主题,诚邀青年影人与学子,创作聚焦社会热点的“议题电影”并探究多元百态的作者表达方式。他表示,“聚焦现实,关注民生”或是中国电影作者们某种自觉的无意识创作倾向,贯穿中国影史序列始终。电影的传播效应落回到人民中去,以影达“真”、以“真”传情、以情动人。
崔睿认为,电影是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表达形式,因而对于现实主义题材进行艺术加工,“我们会更看重它的商业性、类型化,它如何能够触达更多观众,这才是表达的意义。”他认为电影是一种结合的力量,但是是基于很多故事的一种结合,创作者可以去汲取每一个故事的营养,挖掘其中值得深思、发人深省的内容。梁鸣认为创作者在书写过程中应当不断进入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笔下的人物,关注他们的感受,不断地进入他们的生活,然后再回到自己;在书写中,创作者陪伴着人物,人物也在陪伴创作者,这是一种持续的“陪伴感”,一种长时间的情绪关照。
论坛以“议题电影与作者表达”为主题,经过青年影人的深入探讨,让人更加深刻理解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承载着传递信息与价值的使命,更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独特表达。议题电影通过聚焦社会热点,引发了观众对于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而作者表达则赋予了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未来,期待更多青年电影人能够坚守初心,勇于探索,用电影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为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赵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