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剧组代表领取最佳影片奖
陈凯歌(中)为观众解读《志愿军》第二部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走走停停》(中国)
最佳导演: 卡兰·特吉帕尔(《失落的婴儿》,印度)
最佳男主角:范伟 (《朝云暮雨》,中国)
最佳女主角:米娅·梅尔策(《失落的婴儿》,印度)
最佳男配角:亚里·维尔曼(《直面死亡的男人》,芬兰)
最佳女配角:岳红(《走走停停》,中国)
最佳艺术贡献:《黎明的一切》(日本)
最佳编剧:黄佳(《走走停停》,中国)
最佳摄影:伊沙恩·高希(《失落的婴儿》,印度)
最佳音乐:马尔科·比斯卡里尼(《直面死亡的男人》,芬兰)
本报讯 4月26日,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共收到来自11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9部报名影片,其中,国内报名影片191部,国外报名影片1318部,类型多元,风格各异。电影节组委会邀请到由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领衔的七位影人组成“天坛奖”国际评委会,兼具艺术成就及国际影响力。
“天坛奖”最佳影片由龙飞执导的《走走停停》获得。该片生动地呈现了一个事业情感双双失意的青年返乡,在亲友的支持下追寻电影梦的故事,语气轻松诙谐,以四两拨千斤的姿态面对死亡与失败种种沉重议题。此外,《走走停停》还将最佳女配角与最佳编剧两项大奖收入囊中。片中饰演“吴迪母亲”的演员岳红以春风化雨的细腻演技诠释出一位亲切而有力的妇女角色,编剧黄佳与导演龙飞自入行以来就共同创作,结成了默契十足的拍摄搭档。
印度电影《失落的婴儿》斩获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与最佳摄影三项大奖。本片是导演卡兰·特吉帕尔的长片首作,以充满紧张感的风格把盗卖儿童猖獗的印度社会问题和惊悚、追逐及悬疑的剧情片类型结合在一起。女主角米娅·梅尔策看似柔弱的身躯却在关键时刻迸发出强大的能量,摄影师伊沙恩·高希创新地手持摄影和充满悬疑感的夜景及复杂的场景空间的结合,制造较为突出的紧张感。
在《朝云暮雨》中饰演“老秦”的范伟摘得本届北影节“天坛奖”最佳男主角奖,这是他继《不成问题的问题》后获得的第二座“天坛奖”奖杯。他在影片中的表现深刻而富有层次,将一个边缘人物的宽厚、怜悯和孤独塑造得细致入微。
最佳音乐奖花落芬兰电影《直面死亡的男人》的配乐家马尔科·比斯卡里尼。《直面死亡的男人》中演员亚里·维尔曼获得最佳男配角。最佳艺术贡献奖归属于日本导演三宅唱作品《黎明的一切》。
闭幕式现场,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年度期待影片《志愿军》第二部主创团队集结,导演陈凯歌,演员朱一龙、辛柏青、张子枫、张宥浩登台问候观众,并推介了这部情深意重的战争史诗电影。朱一龙深情地说:“战争虽然残酷,但有亲人、有战友在身边,就有无穷无尽的勇气和希望。”辛柏青看到“老李”和“小李”在战场上见面的场景,颇为感慨地表示:“上阵父子兵,因为这场保家卫国的战斗,让父子俩的心走得更近了。”张子枫饰演的“小李”突然奔赴战场,带来战火中的团圆。张宥浩饰演的“杨三弟”也迎来了成长,决定通过一张张照片,记住英雄的面孔。
陈凯歌现场为观众解读《志愿军》第二部的故事主体,聚焦于这一家人和所有志愿军军人的骨肉情、同胞情,主要的战争场景是生死攸关的铁原阻击战,是一部人与战争的大片。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终身成就奖”授予陈凯歌,以表彰他所取得的卓越成绩,以及从影多年愈发炽烈的创作激情。
(姬政鹏 李霆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