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从三方面与大家分享全球电影发展趋势和建议思考。一是分享我对全球电影科技发展趋势的看法。二是2035年电影强国,中国电影科技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三是对电影科技的发展和展望。
去年我受邀多个座谈会上强调融合创新,既包括多学科交叉融合,如电影制作,有图像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云计算多学科交叉融合;也有生产流程融合,像虚拟拍摄前期与后期的高端融合,还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如影院售票系统、本地互联网和本地售票融合,更有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的融合。今年重提此话题,融合的趋势依然存在,其中智能科学占比明显提升,称作“百模大战”,全面渗透在电影产业链各个环节。我们正在步入一个智慧的时代,我想以“科技融合,智慧创新”为主题,跟大家分享我对全球电影科技发展的四个认识。
首先,生成式AI技术呈现爆发趋势。如果现在全球进入智能科学爆发的时代,相信没有人会反对。从2023年ChatGPT横空出世到每天都有新模型、新技术的迭代,让人目不暇接。AI并不是新技术,为什么这几年会有爆发式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智能计算,计算机能计会算,第二阶段——感知智能,机器会听会认,第三阶段——认知智能,机器能理解、能思考、能涉及更复杂的常识、知识推理。
近年来,随着模型、数据、算力这三个要素的共同推动和发展,大语言模型首先出现涌现能力,认知智能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在模型计算方面,从2017年谷歌提出的Transformer的架构,相比传统的机器学习有更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动态扩展以及全局建模的能力。在数据方面,互联网数据井喷式发展,以及开源数据、合成数据丰富的来源,有效提升训练的质量和规模,带动模型数据的大规模发展。在算力方面,大家都知道以国内华为芯片、英伟达芯片GB200为主的芯片能力的提升、缓存能力的提升、数据通讯能力的提升,都为AI提供了坚实的计算能力。正是模型、数据、算力这三个要素的共同推动使得AI大语言模型实现突破进展。在这方面由于有了CLIP模型和稳定性扩散模型的加持,在图片生成领域、视频生成领域、音频生成领域以及3D生成领域都已经渗透AI应用。大家对Sora比较熟悉,还有音频的生成,现在主流应用AI工具也有很多,如3D生成,现在3D生成解决了模型泛化能力不足等难点。
AI在电影行业中的应用,实际上已经渗透在各个环节,如创意设计环节,利用AI工具可以辅助生产电影剧本的创作、概念设计、文图生成、项目策划等。在前期拍摄阶段也可以利用工具来生成智能拍摄、视效生成和虚实生成。在后期制作阶段,我们可以利用技术对演员增龄/减龄、换脸、降噪、配音等一系列的处理。还有基于AI智能,我们对常规的电影格式、档案影片修复都可以有深入的应用。目前AI生成完整的电影级别的影片,可以说还尚有距离,但已经有一些突破。
在发行放映环节,大家更熟悉AI智能分发、推荐等一系列。AI技术已经全面参与渗透电影全产业链多个环节,以专用模型居多,目前尚未达到电影级,还在推进。未来如何积极探索解决将电影数据用于通用大模型,再结合自己的行业需求进行微调。对AI发展趋势来看,我认为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能会颠覆和重塑电影流程,另一方面伴随着生成图像和音视频质量的提高,未来以假乱真的程度可能会越来越像、越来越逼真,在信息安全和版权保护方面应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
第二个趋势是电影技术发展的虚实融合。从2019年美剧《曼达洛人》开始应用LED虚拟拍摄到现在,其实有多个国家和制片公司开展这种建设,这方面应该说我国技术是领先的,例如我们出口的LED拍摄屏、拍摄棚整体设计方案在全球销量不低,占有70%-80%,我们的产品也比较便宜。近年来,科研所向一些基地共同建设了这样的屏,基于虚拟制作、5G传输和AI生成完成了一些实验片。
第三个趋势是多元化的播映,其中以LED高质量技术格式的放映在影院快速部署为特点,和传统相比,LED放映具有更高亮度、更高对比度,颜色也比较好,这一方面现在也有新突破。我国LED屏放映系统生产产业在国际上是技术领先的,多家公司相继通过美国DCI检测,实现影院的商用部署并且出海安装。此外,沉浸式体验备受关注,除了常规影厅的设计外,多元化播映以及给观众带领沉浸式体验现在是发展趋势。
第四个趋势我想谈技术标准的支撑。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近年来DCI相继迭代并发布一系列的标准条款,提升电影制作、拍摄和放映标准。近年来,我们在中宣部电影局带领下,中国标准有了长足的进步,去年正式颁布了国际标准,我们在国内颁布了电影LED影厅放映技术标准。今年我们向国际标准组织提交LED影厅图像方面的标准,通过讨论正式立项。标准的建立是电影工业化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里我想说我们真正提出标准的底气是什么?研发能力、核心技术、产业基础……只有我们创新领先,在科技领域实现突破,产生出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创新方案,才能占领标准话语权。
第二方面是电影强国的科技内涵。2035年我们实现电影强国,科技方面我想从三大方面予以衡量。一是基于科技创新驱动和流程优化的重建,以及电影行业生产要素优质、先进,产业完成深度转型,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要非常明显。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有机融合。二是电影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增强,民族工业产业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在核心器件、关键芯片、基础模型、原创技术方面要有足够的话语权。三是我国电影拍摄制作水平和科技含量要有提高,应当世界领先,包括视效水准、拍摄成本、完成效率、传播手段等一系列,我们要走在前面,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的需求,助力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最后,我想与大家分享对电影科技发展的看法。展望未来,电影科技要加快实现高水平自强自立,有力支撑社会主义电影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建设。一是融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型拍摄放映技术,有效提升电影全产业料的信息化、云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产业深度升级和转型。二是构建完善多元化、现代化、工业化的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以及版权保护的全产业链,支撑电影行业有序发展。三是深化电影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国家级电影实验室,强化电影行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关键技术和软硬件系统去美化、去西化,推动民族电影工业进一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