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编剧、作家刘恒做客“北影大讲堂:文学与电影”顶峰对谈系列之“作为一种人道主义的世俗”,与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刘德濒就文学和电影作品创作展开对谈。活动由中国作协社联部和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会长江平、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在活动上致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北京影协秘书长陈杨萍、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支宏伟、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李伟等参加活动。
刘恒曾编剧过《本命年》《菊豆》《秋菊打官司》《集结号》《金陵十三钗》等多部电影作品。活动现场,谈及了小说写作和剧本写作的区别,刘恒认为小说写作的文字是“砖瓦”。他表示:“当小说作家把作品完成,这个靠文字垒起来的建筑就站在那里了,它是一个完整的建筑,属于建造者个人,而且这个作品如果很优秀,被很多人看到,每一个看到这个建筑的人心里都会产生自己的一个建筑,跟这个建筑有关,但是每个建筑又不大一样,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文字建立一个想象中的建筑模样。”而剧本则更像“纪念碑”,虽也是靠文字在书写,但更像一个建筑的图纸,它描绘的是线条、尺寸、结构、细节,真正完成这个建筑是电影拍摄的所有参与者,当电影完成之后,整个建筑就固定化了,100个人看到的建筑都差不多。刘恒笑言:“剧本是电影‘墓志铭’,一旦上映,剧本就被埋葬了。”
作为创作者,刘恒还分享了他对创作环境的态度。他表示,环境会随着时间推移不停地发生变化,不因个人意志而转移,创作者需要努力适应环境,“搞政治是这样,搞经济也是这样,我们拿笔杆子的更是这样。我觉得所有变化都要依从于环境变化,谁的智力最强、谁最有智慧、谁最能抓住要害,谁就能最适应这个变化,并在变化中靠着自己的坚韧努力,去获取应得的那份资源,任何抱怨、埋怨、躺平或者骂骂咧咧都没有用处,这考验的是一个人的适应性。”
刘恒和张艺谋合作过《菊豆》《秋菊打官司》《金陵十三钗》三部作品,此次活动张艺谋也特意录制视频表示祝贺。对谈中刘恒也谈到了与张艺谋的合作,他表示,多年来,张艺谋始终对自己的职业特性有着清醒认识,在各种各样议论当中始终在往前走,不停去做事,这一点值得中青年创作者学习。
“有很多朋友因为环境不符合自己内心期许就停止了职业上的进取,要等待最好时机再干这个事,还有的朋友在拍了一部不太受欢迎的作品之后跟观众斤斤计较,要用无比完美的作品来‘打观众耳光’,筹备那个完美作品,一筹备四五年,风向早变了,那个作品一拿出来又落伍了。”刘恒认为创作者应该在行动中纠正艺术追求上出现的偏差,在行动中追求自己的目的和利益,“在任何情况下,行动对创作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如果等一切客观条件都完美了,再上战场就来不及了,时间已经流走了。”
在对谈尾声,刘恒对青年创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希望大家要对现实保持敏锐的观察,对自己要有充分的内醒和自律,以及要坚持行动。他说:“无论我们遭遇什么、想到什么、展望什么,如果不行动的话都是一无所获,你行动第一个准备就是摔跟头、被人击倒、被人践踏,在这种时候意志坚强的人能够站起来进行前进,我觉得即便最后失败,你这种努力,你这种身姿也对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