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赋能电影,电影反哺城市。上海的地域文化赋予了《爱情神话》独特的城市品格,《爱情神话》的火爆为上海的文商旅融合提供了最佳样本;发生在上海滩的真实案件成就了《酱园弄》的故事底色,《酱园弄》在乍浦路取景拍摄,也给城市文化注入新的解读和认知。
日前,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交融与共生:电影与城市论坛”,论坛由纪录片导演、作家周轶君主持,邀请知名电影人、作家、艺术家,共同探讨城市与电影的关系,深入解读文艺作品中的城市元素,分析城市风貌在影像中的呈现,探讨电影节与城市如何互相成就。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席执行官卡梅隆·贝利表示,上海是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座城市,上海也是伟大的“电影之城”,它是不同文化交融的地方。电影是非常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电影向我们讲述城市的故事,帮助我们去思考、想象城市。电影和城市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城市创造了电影,电影创造了城市。
作为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掌门人”多年,卡梅隆·贝利认为,电影节就像是“浓缩”的城市,一群陌生的观众聚集在一起,大家在观影过程中找到乐趣,与电影中的故事和人物同频共振,共同见证某些重要的时刻,这就是电影节的魅力。
小说家、纪录片导演陈丹燕表示,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每次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最后那五分钟。在漆黑的空间里,大家安静地看完字幕,即便没有映后互动,大家也会自发地鼓掌。上海国际电影节培养了观众对电影人的尊重,大家的掌声也是对幕后工作人员的致敬,我很喜欢这种氛围。
导演罗冬认为,上海这座城市有丰富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所以它产生的故事也更多元化。这个城市给了电影很大启发,令电影有了很多种可能性。我习惯通过电影了解一座城市,上海是我生活、成长的城市,我自然而然就会用带着“镜头”的眼睛去看周围的生活。
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表示,城市跟电影之间是一个相互定义的过程,这个城市本身孕育了上海电影,上海电影几乎是中国电影的代名词。我们可以在很多地方发现跟上海电影发生关系的场所,这些电影也给了我们充分的想象空间,去想象这个城市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沙丹谈到,北京也好,上海也好,都是非常电影化的城市,你在电影当中看到这些城市本身的景象,然后你再走到城市当中的话,你可以看到那些非常熟悉的地方,会发现银幕内外有潜在的流动关系,这是电影跟城市之间非常有魅力的地方。电影是这个城市非常重要的文化名片,这些优秀的作品让我们对城市怀揣敬意,好的电影可以让城市的魅力流淌出来,从而传播到全世界。
导演、艺术家杨福东以电影《雍雀》为例,它不是一部标准的有声电影,所有画面之外的城市里的海水声、空间声、嘈杂声都成为了它的背景音乐。每晚7点到9点,《雍雀》就在那里静静地放映,黑白影像将海边村庄和夜间城市街道的场景交织在一起。有时候你在坐摆渡轮时看到它,有时候你在路上匆匆而过看了一眼,也许你此刻心情不佳,也许你正满怀喜悦,所有的情绪都将代入此时此刻的叙事。你无需强求观众特意去看,它具备一种“公共性”,仿佛是城市里的细胞分子,和香港这座城市交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