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电影创作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再是一句口号,更切实落实在了创作实践中。从早期玄幻、奇幻类题材扎堆,到如今现实主义题材,新主流网络电影的崛起,网络电影创作不仅停留在娱乐层面,还承担起反映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的责任。这些作品放大个体价值与微观情感,用平实的影像捕捉人民细腻的情感,从“心”出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与传递,真正体现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创作理念。
(二)以创新求突破:网络电影依托技术革新与媒介融合而生。文艺创作需与时俱进,借助新技术推动艺术创新。作为技术革新与媒介融合的产物,网络电影正凭借科技的创新动力和平台的强力支持,逐步摆脱早期“快餐文化”的刻板印象,朝着精品化、专业化和深度化的方向稳步发展。过去十年中,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主流平台在内容生产和分发上不断发力,成为网络电影发展的孵化器,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观影需求的同时,通过技术进步改变了传统电影行业的格局。网络电影的十年发展历程,是一部不断革新、力求突破的进化史,充分展示了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坚持与时代同行、以创新求变”的讲话精神,在网络电影领域得到了生动体现。
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普及,使得网络电影的制作水平不断提升,手持摄影、长镜头、无人机、特效,VR等更多先进技术手段应用于网络电影制作中,视觉效果大大升级。有些作品在特效、画面质量和音效等方面逐渐媲美院线电影的水准。例如,路阳监制、改编自金庸经典武侠的《雪山飞狐之塞北宝藏》在观众间收获不俗的口碑。该片共2200多个镜头,其中特效镜头占比达到70%,打造出“迷雾森林”“狼谷”“悬崖冰湖”等多个视觉奇观;由知名影视公司坏猴子出品的科幻电影《明日之后》、天山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生命接力》、唐人影视出品的《烈探》等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品质保证。
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网络电影在媒介表现形式和观众互动体验方面的创新。网络电影拍摄不再受传统电影制作的束缚,更加注重创意和个性。在5G、VR、AR等技术的驱动下,产生了更多创新形态的网络电影作品,除了弹幕之外,VR网络电影、互动网络电影等新的媒介形态,增强了网络电影的互动性和参与性。2019年5月31日,仅在手机端可观看的首部网络互动电影《画师》在腾讯视频上线,为观众营造了五个不同版本的结局。该片取得了327万的点击量,不少网友表示“刷了很多遍”,关于不同结局的讨论也成为热议话题。还有与游戏进行融合的《硬汉神枪》《隐形守护者》等影片,利用互动性带给观众沉浸式的参与感。
(三)以文化促传播:网络电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作品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的媒介形态,网络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电影能够以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打动观众。十年来,网络电影逐渐从急功近利,粗制滥造,转向更具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创作和审美呈现,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以更加现代化的方式传递给国内外观众。“中国电影学派”的理论建构与创作实践,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美学目标下,践行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时代命题。“中国电影学派”很大程度上是以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思想为依托,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伟大旗帜下,挖掘历史,立足中国和把握当代,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艺术与产业相结合的系统概念,是中国电影理论界一直以来关于电影“民族化”探讨的延伸。中国电影一直具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意识,电影创作者从儒家、道家、哲学以及中国的诗歌、小说、绘画、戏曲等传统艺术形式中不断汲取养分,形成了中国电影的一种艺术创作传统。网络电影同样需要具有“中国电影学派”的创作自觉,坚持民族化创作,坚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本土,探索如何成功地将本土价值“全球化”。
随着网络电影制作的精品化,行业对版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优质IP成为争抢的对象,但成熟IP的版权费用非常高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始成为网络电影重要的改编来源。古代名著、神话传说、人物传记等都是网络电影创作的重要素材,如《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以及包公、济公、狄公的传奇故事等,成为众多网络电影免费使用的优质IP。近年来,先后创作了《齐天大圣》《新封神姜子牙》《倩女幽魂:人间情》《济公之降龙有悔》《狄仁杰之飞头罗刹》等一批获得较高分账票房的网络电影。这些作品在艺术表现和文化传承上做出了积极贡献,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创作方式,讲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英雄故事,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网络电影制作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国的历史文明中吸取养分,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风格,用独特的民族化影像表达,体现有生命力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实践证明,以中国特色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和时代价值,讲述中国的发展成就、发展道路和发展理念,是向世界观众展现中国国家形象,提升中国影视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途径。
文艺创作需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需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支撑与价值引领,以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网络电影作品搭建与世界各国进行文明交流的桥梁,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通过网络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电影以其灵活的形式和强大的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不再局限于课本和历史,而是以全新的方式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 面向国际、展望未来:文艺精神引领网络电影的新时代文化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需求。作为离观众最近的文化娱乐形式之一,网络电影肩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思想观念与精神价值,加强文明交流互鉴,诠释人类共同价值的责任。
近日,游戏《黑神话:悟空》一经发布便迅速登顶全球最大游戏平台Steam的热度榜,并在多个国际平台的游戏排行榜中名列前茅,首日销量突破450万份,总销售额超过15亿元,创下国产游戏的新纪录,激发了海外玩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优秀的文化产品往往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基础,进而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黑神话:悟空》作为中国首款3A游戏,打破了欧美国家长期以来在游戏行业的垄断,实现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网络电影可以借鉴《黑神话:悟空》的成功经验,充分挖掘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精品力作,追求高品质影像,创新叙事手法,促进跨文化交流,实施有效的国际化传播策略,增强海外观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此外,网络文学加速出海,已覆盖欧洲、北美、非洲、东南亚等全球大部分区域,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据《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网文出海市场规模超过40亿元,海外访问用户约2.3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及地区。国内网络文学平台推出的ReelShort、FlexTV、GoodShort、MoboReels等微短剧App,纷纷进军海外市场,将国内的微短剧模式成功“移植”到海外。另据SensorTower的统计,2023年头部短剧出海平台的下载量达到2823万次,净流水达到5671万美元,相比2022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改编网络文学IP可以成为网络电影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精品创作的一个切入点,并借助网络的媒介优势走向国际化,展现东方美学和价值观念。随着中国文化在海外影响力的显著提升,游戏、网络文学和网络影视作品成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三大支柱。
当前网络电影发展还面临多重挑战,如内容同质化和跟风现象较为普遍,部分作品为了迎合流量趋势,缺乏原创性和艺术深度,盗版问题也对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威胁。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全球流媒体市场的快速增长为中国网络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使其能够触及更广泛的国际观众,满足更多元化的内容需求,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方面,网络是最便捷的媒介形态,而电影则是全球观众最乐于接受、最易于理解的文娱方式之一。网络电影要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表达,借助网络的媒介优势走向国际化,搭建起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有效互动交流的桥梁,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未来,网络电影行业需要继续贯彻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精品力作,真正成为中国展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网络电影的再升级与下一个十年再出发,期待中国电影事业再创美好的明天!
(作者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根据在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电影电视评论周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