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琵琶是云南省纳西族的传统民族乐器,于明清时期传入云南地区,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渗透于纳西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纳西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纳西琵琶具有独有的纳西民族烙印,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立足非遗文化传承视角,即“非遗”语境中,审视纳西琵琶发展,整体包括纳西琵琶保护和传承两方面。一方面,流传下来的纳西琵琶曲目等音乐艺术具有人文性特征,正是因为一代代民众参与琵琶艺术演奏实践,才使得纳西琵琶艺术得以传统。近年来,纳西音乐逐渐融入学校教育中,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好相关保护工作,结合传统纳西琵琶曲目,保护与传播传统琵琶演奏技巧。另一方面,纳西琵琶传承呈现出大众发展和专业发展两个层次。大众发展包括社会音乐教育和学校教育,集中在传统琵琶演奏技巧的传承方面;专业发展包括演奏、教学和创作等,兼顾传统琵琶演奏技巧的继承、演奏技法的创新、传统演奏技法和现代的结合。现阶段,在新媒体发展下非遗文化传承面临新形势,纳西琵琶的发展呈现商业化、传播速度快等特征。纳西琵琶一定程度上象征着纳西人的文化身份认同,新兴旅游音乐文化、基础教育、高等专业人才培养、新媒体等产业发展,皆可为纳西琵琶传承提供助力。
新兴旅游音乐文化发展,
助力纳西琵琶发展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丽江古城。纳西琵琶等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助力丽江古城先后被纳入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同时更加坚定当地积极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工作的信心。近年来,丽江旅游业迅速发展,纳西琵琶等丽江古乐随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旅游音乐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融合,拓宽纳西琵琶的传承路径。例如,张艺谋、樊跃等知名导演制作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将纳西琵琶等丽江古乐作为重要的音乐文化元素,带领更多纳西族和其他民族的音乐爱好者感受纳西琵琶的魅力。数百名纳西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共同演绎该实景节目,以丽江古城、玉龙雪山为背景,传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等传统文化思想,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前往丽江古城旅游,实现旅游业与传媒业的双赢。其中,韩国明星慕名前往丽江古城旅游之后,对当地民俗、纳西琵琶等音乐产生浓厚兴趣,被《印象·丽江》所震撼。而后在韩国综艺节目中对此进行宣传和赞赏,带动丽江当地旅游业与韩国旅游业发展,使得纳西琵琶受到更多异文化旅游者的关注。旅游音乐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的融合,促使纳西琵琶成功与市场接轨,依托旅游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经济价值。
基础音乐教育发展,
促进纳西琵琶音乐文化乐民发展
非遗文化传承视角下,纳西琵琶发展相关主体意识到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能够作为培养纳西琵琶传承人的根基,从根本上解决纳西琵琶传承人才稀缺的问题。尤其针对纳西琵琶发展以团体、家族和个体传承为主,且以“口传心授”为主的传播形式,丽江当地非遗中心、文化馆与中小学基础教育管理部门联合,在漾西完小等学校举办纳西琵琶等文化下基层服务活动。文化馆的专业纳西古乐人员于每周前往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弹奏纳西琵琶、古筝等古乐。同时,学校开办纳西古乐传承班,五六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学习,能够独自弹奏纳西琵琶乐器。文化馆秉持纳西琵琶音乐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原则,阶段性组织学生参加纳西琵琶等古乐表演活动,带领中小学生感受纳西族文化。对纳西琵琶感兴趣的非音乐专业教师,亦在非遗中心和文化馆专业人员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加入纳西琵琶培训班,在不断学习纳西琵琶知识的同时,开设系统化课程,帮助中小学生认简谱、唱谱到识谱,层次化地学习纳西琵琶音乐,筑牢学生学习纳西琵琶的知识基础。“双减”、课后服务等国家政策的推行,一定程度上助力纳西琵琶走进基础教育。经过不懈努力,漾西完小学生在当地黑龙潭歌会等活动中演奏纳西琵琶等古乐,广受好评;该学校还于2021年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可见,纳西琵琶发展依赖于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增强文化自信、汲取中国智慧,必然是助力纳西琵琶发展的正确选择,需要更多学校参与其中。
加强培养高等专业人才,
推动纳西琵琶创新发展
非遗文化传承视角下,我国高校将传承非遗文化作为教育使命之一,通过加强琵琶专业等民乐学科建设,强调“传统”的重要性。与基础音乐教育不同,高校重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曲谱研究能力、对琵琶音乐价值的感悟能力,以及对传统音乐概念的理解能力等。由于琵琶乐曲本身蕴含传统音乐思维,高校将王范地的《天山之春》、王惠然的《彝族舞曲》、刘德海创编的《马兰花开》作为琵琶演奏经典作品,向学生讲解演奏家从传统民间音乐中汲取纳西族民族文化,加工、改编为新的琵琶技法的过程,以此引导专业大学生溯源琵琶演奏风格。现阶段,鉴于大多数年轻纳西琵琶专业乐手缺乏改良琵琶演奏技术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高校通过设置系统化的琵琶专业课程、纳西族文化课程,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研究水平,使高等专业人才接受专业的纳西琵琶教学训练,增强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例如,云南艺术学院青年琵琶讲师施劝耘,出身于琵琶世家,是一名年轻的琵琶传承者。其带领学院的“云·耘弹拨乐团”专业学生,以教学实践形式举办琵琶艺术汇报演出活动,运用纳西琵琶技法呈现云南名曲《猜调》、展示江南美景的《梦入江南》等琵琶乐曲,为纳西琵琶创新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分激发纳西琵琶的发展潜力。
新媒体产业发展,
拓宽纳西琵琶发展平台
非遗文化传承离不开新媒体产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尤其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成为纳西琵琶等鲜为人知的非遗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新媒体产业发展,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建设文化强国号召的一大体现,是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窗口”。例如,丽江古城融媒体中心《文化丽江》栏目中心在抖音平台开设官方账号“文化丽江”,拍摄“纳西族曲项琵琶制作技艺”系列短视频,直观展示纳西琵琶制作原料、制作过程、弹奏效果,展示匠人手艺,彰显民族音乐魅力。官方账号带动“纳西·灵生”、云南当地非遗传承人张绍云等以短视频形式自发参与民族文化传播,拍摄质量较高的纳西琵琶制作、演奏等短视频,让更多人了解纳西族音乐文化与民俗文化的相关知识。借助新媒体产业发展,普通民众能够自主学习纳西琵琶技艺,在增强对纳西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基础上,共同助力纳西琵琶得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作者系云南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