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刘帼轶与观众交流
本报讯 当地时间11月18日晚,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刘帼轶导演的纪录电影《地上的云朵》在阿姆斯特丹举办了荷兰首场展映。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波兰、希腊、 拉脱维亚、意大利、斯洛伐克、韩国等多个国家的观众现场观影。
《地上的云朵》同时也是11月14日至24日举办的第37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参展影片。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Amsterdam,IDFA)创立于1988年,多年来它坚持为电影人和观众提供交流机会,鼓励具有创新形式和风格的纪录片作品,已跻身于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纪录片电影节。
《地上的云朵》以直接电影形态沉浸式记录了新疆棉农的生产生活故事,真实反映了采棉时节新疆棉农的辛勤劳作与喜怒哀乐,展现了丰收的来之不易,同时也生动呈现了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导演刘帼轶此次携影片参加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影展Docs for Sale单元,在大会期间与来自各国的发行商、电视机构、节展代表进行一对一的见面洽谈,还观摩了参展的其他各国影片,参与纪录片专业论坛、新媒体与纪录片结合等单元活动,亲身感受纪录片行业的国际新动态。 Docs for Sale是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重要的单元,它为新近完成的影片提供平台,与发行商、电视机构、放映合作伙伴、电影节和其他寻求具有艺术和创意性纪录片的代表进行沟通与交流。
在本片展映中,导演、艺术顾问等主创人员和现场观众深入交流,热烈互动,分享了创作缘起、摄制过程,听取了各国观众不同视角的观影反馈。在回答观众提问时,导演刘帼轶说:“三年前当新疆棉花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时,引起了我的好奇,我没有到过新疆,也不了解棉花,我很想去看看当地的人到底是怎么种植和采摘棉花的,他们真实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随着与拍摄对象相处日久,一天天深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后,家庭生活和浓烈的情感反而促使我继续拍摄了更多棉花之外的故事。”
片中展示的采棉时节的田野风光和风土人情给异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有观众表示,这是首次通过纪录电影了解当地家庭生活的样貌,更加深入了解到采棉农民的故事。一些观众说,片中家庭亲情关系,特别是父亲对女儿展现出的关心、鼓励与支持,让内心如同触碰到柔软的棉花一般温暖。一位来自德国的观众在映后交流时说影片既让人增长知识又生动有趣。
“原来这才是新疆采棉人的真实生活!”现场有不少国外观众反映,此次观影看到的新疆和他们之前的想象有很大不同,除了异域风光之外,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人们有各自的语言和文化。刘帼轶为此专门讲述了创作团队在调研期间的生活经历:“早餐可以选择哈萨克族的奶茶、汉族的粥、锡伯族的卷饼和回族的油香,午饭时还有维吾尔族的抓饭和拉条子。我们真实感受到了历史文化体现在饮食上的交流交往与交融。追求和平与安定的生活是大家共同的目标。我想通过影片传递当时当下站在那片土地上真实的感受,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大家提供多一个看事情的切面。”通过这样的交流,影片的创作背景清晰地呈现给观众,比如新疆常住的民族有十多个,中国更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现场观众对中国有了更多认识。
本片艺术顾问陈玲珍说,纪录片是我们看世界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它带我们去无法到达的地方,了解他们生活的样貌。而我们更大的使命感是,通过影片的交流和传播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消除隔阂和误解,才能更好地沟通与共存。
(支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