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第三届工业题材电影创作研讨会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电影与工业主题活动在北京电影学院召开。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何映昆参加活动并致辞。
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联合主办,来自中宣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爱奇艺等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中国电影与中国工业在深度融合中的特征与路径,从创作、学术以及产业三个视野激荡思想。研讨会由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秘书长王昱华主持。
何映昆在致辞中表示,电影是现代工业技术与艺术文化交融而生的产物。工业题材一直是电影创作的重要方面,也是最有艺术感染力的工业文化展现形态,探索电影技术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有效机制,推动电影工业化发展是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形势、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路径。当前发展工业题材电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他呼吁各界人士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工业题材电影在内容创作、技术呈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实现电影强国和工业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周志军表示,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载体,在彰显国家工业水准与科技实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讲述中国工业故事的关键媒介。她结合自身学术与工作经历,深入阐述了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必然性,尤其是电影应传递工业领域的爱国情怀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功能,引起了在场嘉宾的强烈共鸣。
活动于第三届工业题材电影故事征集活动启动仪式中拉开帷幕,征集活动致力于挖掘更多优秀的剧本和故事,为工业题材电影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剧本基础。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俞剑红以“关于我国电影工业化体系构建的思考”为题,阐述了电影工业化的内涵,回顾了中国电影工业化历程,剖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涵盖标准化建设强化、高新技术研发推动、管理运营机制优化、数字技术应用探索等一系列策略。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龚波分享了电影科研所在电影大数据挖掘分析、智能科技演进趋势研究、电影行业智能化应用探索以及放映端技术创新等领域收获的丰硕成果。他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算力、数据、模型等方面的发展态势,以及在电影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呈现了科技为电影工业带来的新动力与新可能。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则深度探讨电影工业美学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他谈及电影工业美学不仅是对电影工业化市场化生产实践的深刻总结,更是一种推动观念革新的重要成果。
为更进一步探讨电影与工业的关系,会议从历史与未来、变革与发展两个角度举办了两场圆桌会议。首场圆桌由北京电影学院文化研究院院长吴冠平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陈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承健、《中国电影市场》杂志社社长许波、影视策划人周亚平等作为嘉宾参与讨论,共同探寻电影工业在历史演进中的发展脉络与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路径,以及二者在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二场圆桌由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研究员翁旸主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群飞,中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中影CINITY总经理边巍,爱奇艺副总裁、制片管理中心总经理刘宇宁,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电视艺术促进会副会长张逸松,《封神三部曲》《异人之下》剪辑指导黄烁作为嘉宾,围绕影视行业生产流程中的技术快速迭代现象,基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生产力提升展开讨论。
在圆桌论坛之后, “电影工业化系列论丛”编纂正式启动,《流浪地球 3》项目观察员招募计划正式发布。论丛由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产业研究院、电影工业化实验室联合撰写,俞剑红副校长发布了三方未来的系列合作研究计划,包括“电影工业化系列论丛”的调研与编撰,以及电影《流浪地球3》项目观察员招募计划。
上午活动最后,由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传播推广处工业强国视听中心主任邓桂垚启动了“工业强国·工业与科幻影像展”。活动将为工业与科幻影像创作者提供展映平台激励更多创作者加入到工业题材的创作。展映活动将于2024年12月1日在东郎电影创意产业园奋逗剧场举办。
当天下午,“从文学到电影:工业题材影视创作座谈会在北京电影学院召开。专家们分析了工业题材电影创作面临的挑战,包括工业影视传播平台少、叙事手法创新难度大以及观众审美需求多等问题,也对提升工业题材电影的传播力,比如通过合拍、注重国际表达方式和聚焦社会发展变化内容等提出诸多建议。
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在发言中谈到,当前中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由大向强迈进的阶段,构建一套与制造强国地位相匹配的工业文化体系,是践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共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也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驱动我国先进制造业不断跃升,向制造强国行列迈进的强大驱动力,而工业题材的影视作品正是助力这一工业文化历史使命达成的重要载体。
中宣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运营部主任郑力认为,工业题材电影可以通过公益放映深入基层,满足不同地域和人群的文化需求,进一步创新推广方式延长生命周期。中国铁路作家协会副主席艾诺依谈到“工匠精神”是工业题材的重要核心,它记录优秀工人的事迹和时代小人物故事,以生动传递新时代工业精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何辉将“硬核幻小说”与“硬科幻”电影题材结合,阐述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能为工业电影赋予更强的感染力和市场吸引力。
同时,专家们还倡导工业题材电影应更紧密地与产业、校园合作,推动创作人才的培养与实际产业的互动。通过工业课程进校园和设立实践基地,激发编剧与导演的创作热情,增强作品的现实感和深度,推动工业题材电影人才培养与创作发展。此外,从业者应进一步挖掘中国工业发展背后的故事,为工业题材电影注入更多时代感与情怀,让电影更贴近人民、更具全球影响力。
(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