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影视后期特效合成》是电影和电视制作过程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其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课程本身蕴含了大量的课程思政元素,理论角度涉及面广、实践环节操作难度较大,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而且需要一定的审美及艺术鉴赏能力。结合课程性质、学生实际及发展需要,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充分融入技术思想、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益求精等元素,基于探究社区理论与混合学习理论,对《影视后期特效合成》课程进行设计研究,以期更好地培养未来卓越型、创新型的影视工作者。
一、理论基础
(一)探究社区理论
探究社区理论(Community of Inquiry即CoI)尤为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与建构学习,包含认知存在、社会存在和教学存在,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认知存在是学生在探究社区学习中进行持续性的交流和讨论,以此获取更深层次的知识;社会存在是学生借助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社交层面的真实表达和情感流露;教学存在涵盖课程设计、对话交流环节。已有研究表明,探究社区理论成为引导混合式学习的重要理论,对促进混合式教与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
(二)混合学习理论
新中国电化教育创始人南国农先生指出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即BL)将成为今后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无论是线下面对面的教学,还是基于网络的线上学习,两者各有利弊。由于传统教学中,学生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教,进行灌输式、被动式学习,其主观能动性不易发挥,学生获得的新知是有限的。然而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网络化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面对面线下课堂教学的缺陷。
二、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影视后期特效合成》混合式教学设计
基于探究社区理论及混合学习理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了课程思政引领下的《影视后期特效合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真正实现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课后有拓展。
(一)教学前活动
《影视后期特效合成》课程具有很强的创意性和实践性,要求具有新颖的设计理念,富有清晰的逻辑思维,作品内容结构合理,因此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课前活动设计重点突出团结合作、美学欣赏及实践创新等思政元素,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可以选取经典性、代表性电影及电视作品作为范例,让学生了解电影电视发展史,更为深入的了解任何成功并非轻而易举,都是需要长时间的检验、打磨和实践。课前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学习通等),观看教师发布的《影视后期特效合成》相关视频、文档资源,以此进行课前预习,提前了解课程学习大纲、掌握相关知识点。自主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或者困惑,可以通过平台的讨论区求助发帖,及时提出自学时的难点和痛点,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化解个人的学困问题,同时也便于和其他同伴浏览、自评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收集并整理学生问题并即时解答,更好地实现深度且有价值的学习。
(二)教学中活动
课中活动基于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教师再次对课前网络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做以反馈,及时化解学生心中的困惑。《影视后期特效合成》包括视音频素材采集、剪辑、制作等系统化设计过程,实施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一个人难以完成一部电视或电影作品。因此课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组内进行任务划分和布置,各小组内部明确分工、协作完成。
小组创建、任务驱动。课堂中应明确《影视后期特效合成》的教学目标及实践主题(5-6个),教师讲清楚作业任务和作品要求,小组成员内部交流讨论,确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从电影电视的前期策划、拍摄、制作(剪辑、字幕、特效等)、后期合成(音效合成、虚实合成等)到作品输出,这个过程是持久而漫长的,作品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问题和挫折时,能否扛得住压力,每个部分都是需要严谨细致的打磨和反复修改,做到精益求精,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是否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以此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
团结合作、完成作品。资源的采集、编辑与制作需要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学生结合教师对电影电视制作过程中强调的注意事项,进行深入分析和吸收,剖析本小组在作品完成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到一丝不苟,遇到问题可向老师、同伴求助,及时修改完善作品内容。另外可以借助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我要自学网等线上资源,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多想、多学、多练,注意对问题进行梳理与归纳,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作品的实践操作,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努力制作出创意性强、逻辑思维清晰、具有艺术感的影视作品。制作和完成过程其实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让学生通过视频拍摄、制作与合成,深入体验影视工作者的神圣感,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及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了解任何工作都是不容易的,深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影视工作者需具备的敬业及献身精神,同时潜移默化地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合作和团结协作能力。
作品展示、评价讨论。学生通过前期作品的完成,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介绍,描述作品创设背景与目的、过程与方法、组织与实施,结合作品的技术性、艺术性、创新性、内容与主题的适切性等,其他小组成员对汇报小组进行评价并做以交流讨论,评价小组内部选派一名组员进行作品优缺点分析,随后将评价建议与意见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学习通等),方便汇报小组同学及时查看作品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归纳总结、成果反思。教师对各小组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一方面肯定其优点,另外对缺点提出相关性的建议,学生也做好归纳反思,帮助自己在后期影视作品创作中呈现出更多优秀、出彩的作品。
(三)教学后活动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影视后期特效合成也在发展变化着,因此课后教师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学习通等),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在线拓展资源,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影视后期特效合成》相关学科前沿性知识,标注出重难点及注意问题,提醒自己后期应多加关注,增强个人理解及深层次学习。
三、总结与展望
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突破口,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后期应深入挖掘本课程的思政育人元素,以混合式学习为契机,不断优化并提高《影视后期特效合成》课程设计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作者系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数字化转型视域下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3JK0436);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2024年度课题“地方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测评及提升路径研究”(SGH24Y231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