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在档期格局上凸显“一超多强”,春节档以其超级火爆的票房成为“巨无霸”档期,暑期档、国庆档等多个档期也各有亮点。全年电影市场档期丰富,各类影片在不同档期争奇斗艳,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
年初的春节档,无疑是全年电影市场的焦点。《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熊出没·逆转时空》等影片凭借出色的口碑,将春节档票房提升至80.16亿元的新高度,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春节档平均单日票房超10亿元,遥遥领先于其他档期,与其他档期拉开了明显差距。
暑期档凭借三个月的超长“待机时间”,也斩获了116亿元左右票房,《抓娃娃》《默杀》等“爆款”影片就是在这个档期诞生的。国庆档、五一档则成为主旋律大片发力的主战场,分别诞生了《志愿军:存亡之战》和《维和防暴队》两部票房佳作。清明档、中秋档、端午档也吸引了许多重点影片集中上映。2025年1月1日,灯塔专业版发布《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2024年,短期档占全年票房35%,黄金周及小长假共32天,累计斩获票房148亿元,日均票房4.6亿元。
翻看年度单片票房榜,前十名中有七部影片出自强档期,这反映出档期对票房的重要性。其中春节档独占四席,暑期档两部,国庆档一部。这三个档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档期过于集中会造成市场两极分化,出现“冰火两重天”:强档期大片云集,影院人头攒动;弱档期或日常档期缺少重点新片,影院门可罗雀。如何让档期分布更均衡、如何营造和建设好周末档,成为未来电影行业发展的一大重要课题。
◎ 春节档:票房火爆与类型多元的盛宴
春节假期,走进影院看电影,成为不少家庭的新年俗。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2024年春节假期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相比2023年春节假期票房和人次分别增长了18.47%和26.36%,均创造同档期新纪录,电影市场喜迎“开门红”。
2024年春节档票房前四影片分别为:《热辣滚烫》27.18亿元,《飞驰人生2》23.98亿元,《熊出没·逆转时空》13.89亿元,《第二十条》13.4亿元。
贾玲执导的《热辣滚烫》展现了寻找自我、与生活搏击的人生主题,幽默又不失深度、简洁而富有力量的叙事吸引了不少观众。《热辣滚烫》上映前,“减肥”被认为是影片看点之一。但看完影片,观众发现这部作品并非简单围绕“减肥”,而是立体展示了女主角杜乐莹如何从迷失走向坚定,重新找回生活目标的全过程。贾玲认为,电影所传递的是关于自我救赎和成长的故事,是关于爱与被爱、勇气与坚持的故事。她希望观众能够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这份真挚的情感和力量。
2024年春节假期电影类型丰富、精彩纷呈,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喜好消费者的观影需求。由张艺谋导演的《第二十条》以鲜活的现实题材故事、小人物视角作为切口,展示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影片将家常式幽默与厚重现实有机结合,反映了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朴素追求。《第二十条》凭借观众口口相传实现了口碑发酵,票房在档期后半程开始发力。
《飞驰人生2》讲述了中年落魄的赛车手张驰矢志追寻梦想、带领团队突破重重困难的故事,展现直戳人心的热血精神。
“熊出没”系列电影的十周年之作《熊出没·逆转时空》以全新的创意、精良的制作、浓烈的情感,以及对现实的观照和思考,完成了“合家欢”的创新升级。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梁君健表示:“2024年春节档电影整体上以温暖现实主义的底色,塑造令观众难忘的人物形象,传达出充满激情和力量的新时代氛围,尤其是用高质量的艺术创作表达出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期待,再度掀起春节全民观影热潮,提振了行业信心。中国电影的魅力,也将在中国优秀电影人不懈努力和影片所呈现出的情感共鸣中被不断书写,展现出蓬勃生机。”
◎ 清明档:淡季不淡,影片类型丰富
2024年清明档电影总票房超8.41亿元,打破中国影史清明档票房最高纪录。从内容来看,2024年清明档影片供应充足,3天时间共有8部新片上映,涵盖悬疑、喜剧、动画等不同类型。其中,《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表现最为亮眼,该动画片延续了宫崎骏导演一贯的治愈系画风和富含哲理的叙事风格,满足了观众情感需求,在口碑效应的持续发酵下,成为清明档热度最高的影片。此外,两部国产片《草木人间》《黄雀在后!》以现实题材聚焦热点话题,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指出,从清明档首日的购票用户画像来看,票房前两名的影片观众互补性较为明显,《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女性观众占比62.9%,《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的男性观众占比60.1%。不同影片之间观众构成的差异性较大,说明今年清明档影片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
◎ 五一档:大盘表现超预期,影片口碑影响大
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4年五一假期(2024年5月1日至5月5日)全国电影票房为15.27亿元,观影人次为3777万,均超过去年同期。假期票房前5名影片分别为:《维和防暴队》4.06亿元,《末路狂花钱》3.92亿元,《九龙城寨之围城》2.55亿元,《间谍过家家 代号:白》1.96亿元,《哈尔的移动城堡》1.03亿元。猫眼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张彤表示,2024年五一档大盘表现,尤其是档期首日的票房表现超出映前预期,主要源于当日购票的占比高于2023年,观众即时购票的热情高涨,影片临上映及开画日的营销热度和口碑更加重要。另外,对比疫情后其他节假日档期观众画像,五一档仅比春节档年轻,电影市场仍需要更多“年轻向”内容。
影片内容上,2024年五一档期间,电影类型、口碑等因素,对观影受众及票房影响更深。档期内,票房排名前五名的电影分别为《维和防暴队》《末路狂花钱》《九龙城寨之围城》《间谍过家家 代号:白》和《哈尔的移动城堡》。
具体至影片,《维和防暴队》在上映首日,便以1.36亿票房成绩拿下日票房冠军,而受口碑影响,票房续航力不足。此外,《维和防暴队》总体画像偏年长女性,但首日画像相对年轻,次日开始年长男性购票占比提升,或与影片本体类型受众属性有关,也说明了电影内容及口碑仍是决定观影人群画像的重要因素。
相比之下,票房走势更加稳定的《末路狂花钱》,成为表现超预期的黑马选手。由于其地方特色,北方票仓省份为《末路狂花钱》贡献大量票房。档期期间,除东北三省外,内蒙古、河北、天津等地,票占比例均居高不下。
《九龙城寨之围城》的逆袭同样反映了影片口碑对电影票房走势的影响。该影片作为近五年最高口碑港产动作片,映前一周开启点映,目前淘票票、猫眼、豆瓣平台评分均为近5年港产动作片最高,高口碑带动影片映后次日开始小幅逆袭。
此外,疫情后日漫影片引进数量明显提升,优质日漫在国内电影市场的表现日渐耀眼。五一档上映的两部日漫,《间谍过家家 代号:白》《哈尔的移动城堡》票房均超1亿,表现不俗。
◎ 端午档:票房逆跌,影片实力平均
2024年中国内地端午档(6月8日至10日)档期总票房突破3.7亿元人民币,总放映场次超139万场,刷新中国影史端午档总场次纪录。这个端午档期,院线上映多部新片,类型丰富、题材多样。青春喜剧片《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犯罪喜剧片《扫黑·决不放弃》、动画片《加菲猫家族》、剧情片《谈判专家》和家庭片《走走停停》分列档期票房前五名。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表示,2024年端午档次日实现单日票房逆跌,票房走势优异。影片《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购票画像中19岁以下青少年观众占9.3%,深受学生群体喜爱。
数据显示,2024年端午档影片竞争较为平均,口碑方面,《走走停停》相关评分最高,该片敏锐捕捉当代人面临的社会现实,将时下青年的精神状态搬上银幕,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展现真实生活的酸甜苦辣。《走走停停》在2024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接连斩获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
◎ 暑期档:国产影片类型充足,喜剧仍是优势“赛道”
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称,2024年暑期档全国电影票房116.43亿元,观影人次2.85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84.81亿元,占比达72.84%。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2024年暑期档已有139部影片上映,已经持平上年暑期档的最终上映的影片数。《抓娃娃》以超过32亿的票房成为2024年暑期档票房冠军,同时也打破了中国影史暑期档喜剧片的票房纪录。暑期档票房前5分别为:《抓娃娃》《默杀》《异形:夺命舰》《云边有个小卖部》《死侍与金刚狼》。
国产影片类型百花齐放,进口片IP电影表现突出。国产新片方面,类型覆盖喜剧、悬疑、剧情、犯罪、科幻、动画等,但头部影片只有《抓娃娃》和《默杀》,缺少2023年《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封神第一部》《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等多部影片多头带动的效果。进口新片方面,过亿影片9部,数量和票房量级均高于2023年,其中《异形:夺命舰》票房表现超过北美本土。
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认为,2024年暑期档喜剧片票房表现出色,远高于2023年暑期档喜剧片票房,也延续了《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等喜剧片热门档期的出色表现,截至暑期档结束2024年票房突破332亿,国产真人喜剧片包揽前四名。
创作领域,电影创作者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题材和表现形式,暑期档影片题材较为多元,不仅有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剧影片《抓娃娃》、扣人心弦的犯罪类型片《默杀》,还有充满温情与乡愁的返乡童话《云边有个小卖部》、展现历史沧桑与智慧的《解密》、由热血国漫改编而来的《异人之下》、融合了科幻元素与喜剧元素的《从21世纪安全撤离》、关注外卖骑手的《逆行人生》,以及充满玄幻色彩的动画电影《白蛇:浮生》、浪漫动人的爱情影片《负负得正》和经典重映影片《你的名字。》等等。虽然从整体上看,这些影片的市场表现未能达到预期的高度,但每一种类型的影片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特质。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下中国电影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丰富多彩的面貌。这种多元化的创作趋势也在逐渐影响中国电影市场的观众格局,吸引年轻观众回归影院。数据显示,2024年7月,24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止跌回升,由18.5%增长到了21.9%,《云边有个小卖部》《你的名字。》等多元化题材影片更受年轻观众喜爱。
此外,AI技术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也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趋势。在暑期档的多部影片中,AI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影片《异人之下》中,首次将真人摹片动画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院线电影制作。通过智能算法,精准模拟出复杂而精彩的漫画感武打效果和奇幻场景,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
放映领域,影院也在积极寻求变革和创新。“影院看奥运”成为暑期档的一个独特现象,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奥运会作为全球瞩目的体育盛事,通常通过电视和网络进行转播。2024年暑期,中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与奥运赛事转播方合作,在大银幕上直播奥运比赛。影院凭借其优质的视听设备和舒适的观影环境,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奥运观赛体验。数据显示,巴黎奥运会期间全国累计800余家影院参与此次赛事的直播放映,共计放映2300余场,观看总人次达5.5万人,总票房产出近220万元。
◎ 国庆档:展现电影创作新探索
2024年以来,从春节档的《热辣滚烫》《第二十条》,到暑期档的《逆行人生》《假如我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等,一批聚焦普通人喜怒哀乐的电影收获观众好评。进入国庆档,创作者继续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理念,推出了多部富有烟火气息的影片。
京味十足的出租车司机,摇身变成了“网红”,《爆款好人》让观众在欢笑中看到了“老北京”与“新北京”的碰撞;围绕打拐题材展开故事讲述,《浴火之路》带来诸多思考与感动;《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6:迷你大冒险》等“合家欢”影片吸引了不少“大手拉小手”的观众。
业界认为,近年来我国电影创作更加侧重聚焦人间烟火,不少主创人员坚持到一线体验生活,良好的创作氛围,带动了影片生产和观众观影的热情。
近年来,创作者注重电影视听语言的创新,不断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24年国庆档,多部影片展现出了电影创作者的新探索、新尝试。
电影《只此青绿》将电影艺术和舞蹈艺术相融合,注重写实与写意的平衡,既在故事表达上追求创新,又有在美学层面的传承。电影没有人物台词,主旨和情感的表达完全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蹈来完成。导演周莉亚表示,希望观众能够在银幕上了解更多关于《千里江山图》的知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如何把合家欢的喜剧故事讲出新意?喜剧片《熊猫计划》以熊猫为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事,把熊猫这个文化符号与电影剧情相融合,通过丰富的喜剧元素带领观众踏上一场妙趣横生的守护国宝之旅。整体来看,国庆档影片在叙事主题、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多个维度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突破,为电影创作带来更多可能。
◎ 贺岁档:题材丰富,佳作不断
2024年贺岁档自11月22日开启至12月31日,票房成功突破30亿元大关,显示出人们对电影的热情依旧高涨。在这次贺岁档中,影片《好东西》凭借感人的剧情和优秀的演出表现,荣登票房榜首,其以超7亿元的票房成绩,带动票房大盘上涨,为贺岁档带来良好开端。
紧随其后的是现实题材的《小小的我》,其独特的故事设定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误杀3》再度回归,稳固了它在贺岁档票房中的地位。此外,律政题材的《误判》和动作片《破·地狱》也受到了影迷的热烈追捧。
◎ 其他档期:各具特色,亮点频出
2024年元旦档累计票房15.37亿元,开年取得不错成绩。2024年“情人节”档期票房再创佳绩,总票房突破10亿元大关,这是中国影史该档期的第二次历史性突破。六一档总票房1.83亿,进入影史六一档票房榜前三。
七夕档总票房达到了3.45亿元,总场次达到了45.6万场,刷新了中国影史七夕档场次纪录,《白蛇:浮生》成为票房冠军,这也再次证明了七夕节作为观影黄金档期的独特魅力。紧随其后的《抓娃娃》和《逆行人生》则以各自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情感深度,分列票房榜第二、三位,共同为七夕档贡献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此外,2024年中秋档电影票房为3.89亿元,观影人次为957万,国产影片票房为3.32亿元,占比为85.35%。
整体而言,2024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在档期格局上的“一超多强”特点明显,各档期既有亮点也有挑战。电影行业在未来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升影片质量,优化档期分布,促进普通周末档期,以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观影需求,推动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