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积极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快速发展提升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大潮中,北京大学教授李道新的新作《数字人文与中国电影知识体系》跨越电影学界与数字人文领域,为中国电影知识体系的现代化重构擘画出一幅极具时代感与前瞻性的理论画卷与实践路径。作为李道新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电影知识体系研究”(22ZD10)的阶段性成果,该著作精准对接国家对知识体系创新的高端诉求,生动诠释了数字人文如何激发电影研究活力、驱动文化创新生态的无限可能。
该著作彰显了强烈的文化自信和学术自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世界视野的知识创新体系。本著作共计十五章,构建了一个“数字人文”视域下的,由“影人年谱”“媒介考古”“平台建设”与“知识体系”为核心概念的电影研究新范式。这一创新性的学术框架不仅开拓了电影研究的新思路,更为数字时代下的电影学科发展提供了系统化的学术学理和方法论指导。在学术层面,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强调在知识论的指导下,超越一般知识层面,进行深度的反思与重建。通过对传统知识观与当代知识论的反思,结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本土经验和实践,作者倡导通过跨界比较与创造生发,从学术、学科、话语体系与创新、评价机制等层面推动中国电影知识体系的建设。在学理层面,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倡导通过知识管理与数字人文技术手段打破知识的既有边界,促进电影及相关知识的系统整合、动态交互和开放共享,为电影历史与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工具与概念框架。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旨在建构一个既能回应时代关切、服务国家发展需要,又能适应全球知识经济发展的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在方法论层面,数字人文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范式、思路和方法,为中国电影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工具。作者敏锐地把握了这一学术前沿,将数字人文的理念和方法引入中国电影研究。
该著作揭示了数字人文在电影研究领域的双重定位,既是研究方法的革新,也是知识体系构建的知识基石。一方面,作为研究范式的革新力量,它能够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精准计量、动态可视化与结构化呈现,揭示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规律和趋势,为电影史的重构、影人年谱的编撰、电影百科与影文索引的构建等提供了更为丰富、立体且实时更新的知识载体与实证基础;另一方面,数字人文思维与技术的融入,推动了电影研究的范式转变,促进了电影知识的开放共享与创新生成。作为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设施,为电影研究提供了海量数据资源与高效分析工具,助力构建更为宏阔、精细、动态的电影知识网络,拓展研究的深广度。
面对平台革命对社会结构与经济模式的深刻重塑,李道新洞悉“从数据库到数字平台,数字人文视野里的电影研究,需要建构一种思辨途径的数字基础设施”,由此倡导并主持搭建了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movie.yingshinet.com,CCKS)。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是集影人年谱、电影百科、影文索引、影片分析、影业探察等功能于一体的在线资源库与研究平台,可实现知识的数字化存储、检索、分析与传播,提升了知识的可达性与使用效率。该平台旨在通过学术导向、优特数据、众包群智与开源共享原则,实现知识论、知识管理学与知识情境分析的有机融合,以主体性的价值观、整体性的组织方式与具体化的应用场景为基础,搭建起具有思辨性和成长性的中国电影数字平台。
根据《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李道新主持搭建的基于大数据和AI驱动的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CCKS),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搭建、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等重点任务高度契合,为实现“十四五”时期末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的基本建成、文化资源数据的全面共享等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批判性的数字人文视野,探索数据库到数字平台的电影研究路径,不仅为中国电影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也为数字时代下的学术创新和知识生产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数字人文与中国电影知识体系》一书是李道新教授数十载学术探索的精粹凝聚,这部著作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电影学科发展的持续关注,更彰显了其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对学科创新和知识体系重构所进行的富有远见的思考。该著作以其深邃的学术洞见、严谨的论证逻辑与前瞻性的研究视野,为电影研究与数字人文领域的交叉融合开辟了新的理论空间,为建构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电影知识体系提供了方法论的新路径,同时也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部著作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为中国电影学科的“中国特色”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推进中国电影知识体系的现代化、科学化与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智力导航,彰显了我国人文社科领域在数字时代的学术自觉与理论自信。
《数字人文与中国电影知识体系》一书的出版,是数字中国战略与国家知识工程背景下,中国学术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动实践。它展示了中国学者在面对新技术、新方法时的创新勇气,也彰显了中国学术在世界舞台上日益提升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可以说,李道新教授通过这部著作,为中国电影学术铸就了新的“魂”与“根”。“魂”者,是对中国电影独特价值和精神内核的坚守;“根”者,是扎根中国大地、汲取中华文化养分的学术自觉。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这样的学术探索无疑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